背景資料:
10月20日藍翔校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近期藍翔因為受到負面事件影響,招生減少了大概90%,到春節前“要虧1.8個億”。有專家指出:虧1.8個億是假危機,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才是藍翔的真危機。從80年代后期到現在,由于城市化進程的推動,如藍翔這樣的職業學校給進城務工的打工群體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教學和培訓服務,對社會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從最新的工程機械行業的情況來看,由于下游基建投資趨緩,房地產行業大勢已去,工程機械行業產能仍處在過剩情況。9月份,挖掘機行業銷量同比增速減少33%,銷售數據持續低迷;機械行業的其他產品,如機床等,經營狀況也依然嚴峻。
原因
一、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與中國規模急劇擴大的大學相比,在很多方面,職業學校的教育被嚴重忽視了,除去教育水準低下外,也經常因設備簡陋、管理不善和師資水平不達標而經常受到批評。
二、社會大眾對于職業教育的偏見。很多職校學生不僅在在校期間,在畢業之后在社會上屬于被輕視的群體。
三、職業學校本身管理缺失不重視發展。當前職業學校本身制度管理不完善,對于學校學生的管理不重視,管理松懈。
對策
一、提高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引起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加大職業學校軟件和硬件的投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資助政策。健全就業和用人政策。
二、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
三、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做到學以致用。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鼓勵中外合作。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政策。
四、加大對職業學校和職業學校學生的關注度。改變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偏見,給予更多的輿論和社會關注。
作文:
以創新之力 助職業教育發展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通過這句話更多的人了解了藍翔技校。藍翔職業學校其實就是我國大部分職業學校的代表。當說起職業學校的時候社會上更多的是調侃和對于職業學校的偏見。這些偏見讓職業學校的學生就業和工作中都面臨困境,這些都讓職業學校發展日益艱難。但是職業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最有效的平臺,當前我國專業人才的匱乏正是阻礙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用創新手段助職業教育發展。
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引擎”。 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曾指出:“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我國之蓬勃發展,也須待有非常之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部分群眾因為自身原因和外在因素不能接受到良好的高校教育,他們就只能進入到職業院校進行學習。如果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式過于單一,不能結合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必然是不能夠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那么這些人員在進入社會后也會遭到淘汰,最終讓社會大眾不再相信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因此要讓職業教育持續發展必須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
創新院校管理方式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驅動力”。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必然離不開院校的管理。當前在部分職業院校的管理過程中,管理方的管理方式相對來說簡單粗暴,對于職業學生更多的采取的是封閉強制性的管理措施。這樣的形式容易讓正處于青春期的職業院校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配合學校管理,從而出現類似于逃課甚至于斗毆的現象產生。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影響,也嚴重威脅職業學校的校園安全。因此職業院校的管理應更注重結合實際,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發掘出人才的潛能。
創新人才選拔方式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催化劑”。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數量短缺,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但是卻也存在著很多職業教育的學生在畢業之后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只能進入代工廠從事單調而重復的普通工人工作。這個其實也說明當前社會在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招聘選拔的過程中方式過于單一,這樣不能有效發現人才與崗位的匹配性,從而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在很多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很多職業院校都實行校企合作,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企業做到針對性選拔,節約企業的招聘成本,也能讓專業人才更快的融入工作崗位。因此要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就需要創新人才選拔模式。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對我們教育的重視,不僅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縮小教育不公平。我們應當大力發展,轉變心態,改變方法,從創新中走出現在面臨的困境,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大力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