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可以為我國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習近平指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塑造引領型發展,對于我國來說,重中之重是在創新方面實現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引領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潮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制造業大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要看到,我國在世界科技和經濟領域主要是以跟隨者身份出現的,創新能力不足、原創技術和產品缺乏的短板十分突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外部需求減弱和國內各種要素成本持續上升,我國傳統比較優勢正在弱化。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一系列挑戰。補上創新不足的短板,在創新方面實現從跟隨者向引領者的轉變,是搶抓發展機遇、有效應對挑戰、培育發展新優勢的根本舉措。
引領者是方向,是標桿,是弄潮兒,要成為引領者殊為不易。它要求我們具備強大的創新能力,在發展中始終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走好創新這步先手棋。為此,應優化要素配置,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新動力;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拓展發展新空間;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還要認識到,上述促進創新的舉措主要是創造有利于創新的外在條件,要在創新方面真正實現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還必須圍繞“人”來做工作,培育濃厚的創新文化,形成源源不絕的創新思想。創新文化既包括與創新有關的價值觀、態度、信念等觀念層面的文化,也包括有助于創新的制度、規范等制度層面的文化。培育觀念層面的創新文化,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處理好中華傳統文化與創新文化的關系?,F代社會需要的創新文化包括以創新為榮的價值觀、理性的批判精神、開放協作的競爭觀、不畏失敗的進取意識和允許失敗的寬容精神等。我們應大力弘揚有利于激發創新的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改造不合時宜的抑制創新的傳統文化,加快培育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創新文化,讓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脫穎而出,使創新火花匯聚成創新火炬。培育制度層面的創新文化,關鍵是讓制度建設與創新實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應通過制度建設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市場環境和體制機制,為創新活動提供切實保障,讓創新人才和創新成果得到應有的重視、發揮應有的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示范效應。有了創新文化的滋養,我國才能在創新方面實現從跟隨者向引領者的轉變,從而加速實現我國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