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習近平的講話進一步明確了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社會發展定位和生態環境保護定位,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權威論述]
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
——習近平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
——習近平
[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作用,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沿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充分體現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內河經濟帶。
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立足長江上中下游地區的比較優勢,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中上游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發內生發展活力,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示范帶。
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用好海陸雙向開放的區位資源,創新開放模式,促進優勢互補,培育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的銜接互動,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橫貫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開放合作走廊。
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統籌江河湖泊豐富多樣的生態要素,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以長江干支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為有機整體,江湖關系和諧、流域水質優良、生態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種類多樣的生態安全格局,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廊道。
[原因分析]
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通觀中華文明發展史,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長江流域人杰地靈,陶冶歷代思想精英,涌現無數風流人物。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今天仍然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江流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和長江經濟帶的地位和作用,說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這不僅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是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尊重。
但是,在“自然”、“人工”二元干擾下,長江流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近年來,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給生態尤其是長江帶來了巨大壓力。長江中下游人為干擾大,水環境污染嚴重;全流域水利水電開發對河流生態破壞嚴重;全球變化,尤其是極端災害天氣頻發,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了嚴重干擾;流域內生物多樣性喪失明顯;通江湖泊濕地生態問題嚴峻。長江生態系統警鐘不時敲響。
[存在問題]
一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敏感區眾多,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局部水環境質量降低、水生態系統受損、水土流失加劇、重要濕地萎縮等問題日益凸顯。
二是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推進,廢污水排放負荷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水污染威脅呈加重趨勢。
三是隨著長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庫的建設,長江與洞庭湖、鄱陽湖的江湖關系發生變化,特別是水庫群汛后蓄水加快了兩湖出流,兩湖枯水期提前、延長成為常態,影響水生態環境。
四是沿江工業園區密集,?;吠掏铝看?,加之中上游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重化工企業增加,潛在水污染風險源眾多。
【參考對策】
專家認為,對于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應按照區域資源稟賦條件、生態環境容量和主體功能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將其建設為綠色生態走廊。
切實保護和利用好長江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嚴格相關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設水源地環境風險防控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建設沿江、沿河、環湖水資源保護帶、生態隔離帶,增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
嚴格控制和治理長江水污染。明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完善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科學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加大沿江排污行業集中治理力度,強化水上危險品運輸安全環保監管、船舶溢油風險防范和船舶污水排放控制。建立環境風險大、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產業園區退出或轉型機制。
妥善處理江河湖泊關系。綜合考慮防洪、生態、供水、航運和發電等需求,進一步開展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研究與實踐。完善防洪保障體系,盡快完成長江流域山洪災害防治項目,推進長江中下游蓄滯洪區建設及中小河流治理。
加強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強主要大氣污染物綜合防治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行業整治,改善沿江城市空氣質量。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和循環化改造。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矛盾,自覺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
強化沿江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率先劃定沿江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與保護,構建中上游生態屏障。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實施好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及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
促進長江岸線有序開發。建立健全長江岸線開發利用和保護協調機制,統籌規劃長江岸線資源,提高集約利用水平。嚴格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工程建設方案審查制度。依法建立岸線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有效保護岸線原始風貌。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綠色 長江經濟帶的底色
2.長江經濟帶引領“綠色富國”新常態
3.綠色發展治國理政擘畫“美麗中國”
[開頭示例]
1.實現綠色富國是中國發展理念、發展形態、發展模式的一次變根本性的變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2.綠色是長江流域的底色,生態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保障。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四川盆地,貫穿三峽,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后匯入東海,形成山-河-湖-海流域綜合體,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長江流域上中下游生態各具特色,資源稟賦各異,從而保證了各區域發展的多樣性,使得長江流域成為我國的文明中心和經濟中心。
[結尾示例]
1.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禍福的生態屏障帶。要在生態環境保護從嚴從緊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關系。只有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強化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切實順應自然保育生態,中華民族母親河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2.綠色發展執政理念從自然環境建設,到經濟發展轉型,到政治綠水青山,一路走來,茁壯、精彩、豐富,傳遞清新,昂揚生機,打造力量,綠色發展治國理政擘畫“美麗中國”,讓美麗中國發展不斷升華,美麗中國為世界美麗大花園不斷增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