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3月,朋友圈里曬出了一張某在線輔導老師的課程清單,2617名學生購買了一節單價9元的高中物理在線直播課,扣除20%的在線平臺分成后,該老師一小時的實際收入高達18842元,這個薪資甚至超過當下火熱的網絡女主播。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老師線上兼職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如果放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比如隨著互聯網對于社會經濟各個層面的深度滲透,各種線上平臺和APP層出不窮,幾乎涵蓋每一個你能想象到的行業,比如商業、醫療、金融等等,教育行業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其實在此之前,在線教育的發展已經是如火如荼了,網上公開課層出不窮,沖擊線下家教和教育培訓市場,早已不知成就了多少創業巨富與商業巨頭。
在“互聯網+”的話語環境下,在線輔導是教育領域的創新,優點是明顯的,對教師來說,提高了閑暇時間的利用度,獲得了相應的報酬,對學生來說,在線輔導遠遠比一些“輔導班”便宜,教學效果好,受益度高。
教師從事在線教育,方便更多的學生從中獲得成長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縮短與優秀教師接觸的距離、空間和時間限制,可以在無形中打破學校與學校、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未嘗不可以有點“企業家精神”,雖然不是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俞敏洪,但借助互聯網的便利,“努力創新,恪守責任,敬業誠信,創造利潤”等的企業家精神,一樣可以在教師身上發光發熱。
[對策措施]
教育專家總結,做好在線教育的管理和規范,應當堅持幾個最基本的原則,包括做好事前審查、事中管理和事后評價,除了產品提供者要承擔第一責任人之外,平臺支撐者要肩負連帶責任。
監管部門要迅速跟進,做好審查和審核,像網絡購物那樣注重社會評價,暢通社會投訴舉報渠道,給予維權救濟與支持。
從法律和技術層面加強管理,讓監管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尤為重要的是,對中小學在職教師的從業行為進行嚴密的監督,對有償家教包括參與在線輔導的行為嚴格控制,避免為獲取線上利益,犧牲線下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