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大對招聘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力度和責任追究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最近,學弟向我聊起了他在求職過程中遭遇的奇葩事情:某企業財務崗招聘,招聘廣告卻列出了“具有乒乓球、羽毛球等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資格”“海歸碩士”“本地戶籍”等與財務工作毫無關系的要求,簡直就像一份個人簡歷。
“這種‘過高要求’的招聘往往只針對特定的人,就是所謂的‘蘿卜’招聘。”學弟道出了其中奧秘,因為自己沒有運動員資格,只能無奈放棄。
目前正值招聘季,類似上述“蘿卜”招聘時有發生,讓畢業生們在求職過程中很是憤慨和無奈。
“蘿卜”招聘為什么會頻繁出現?
從宏觀層面看,人才市場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變相的權力尋租有空子可以鉆。一些官員和企業領導能夠利用手中的權力和關系影響企業招聘,但為了逃避監管,便通過設置特殊招聘條件等隱形手段為親友進入企業提供方便。從微觀層面看,一些企業雖然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但是招聘的觀念還沒有跟上,認為“子承父業”理所當然,傾向于錄用親友。
“蘿卜”招聘的“坑”不小。
一方面,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經濟離不開競爭,因為競爭讓市場保持活力和創造力。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市場更離不開競爭。“蘿卜”招聘是人才市場任人唯親、唯關系的表現,導致人才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錄用,而拉關系、走后門的人卻不斷累積。
另一方面,影響企業效率。企業由員工組成,員工工作效率直接決定企業的效率。那些通過“蘿卜”招聘的員工,相對通過正常招聘渠道進入的員工來說,很多情況下素質一般,業務能力和學習能力較低,成長速度慢,無疑會影響企業運營效率。而且,“蘿卜”招聘的員工大多有關系、有后臺,給企業管理帶來一定困難,這又對運營效率造成間接影響。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人何以盡其才?對于企業來說,公平的招聘制度是第一步。企業要充分認識到人才是企業之本,做到招聘公開、公平、公正,同時加大對招聘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力度和責任追究力度,對于違反規定的,對相關領導和親屬都要進行嚴肅問責,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