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騙子升級了詐騙能力,要抓到他們,就必須隨之而變,才能應對有法
要騙到你的錢,先蒙蔽你的眼。如今的電信詐騙,為誘人上鉤真可謂煞費苦心。
首先在詐騙名目上“推陳出新”,很“應景”地借國家現行政策編織行騙緣由。比如打著精準扶貧的幌子,直接侵害貧困村、貧困戶的利益,不僅讓原本困頓不堪的村子和家庭雪上加霜,而且損害國家扶貧政策的公信力,必須嚴懲。
懲治前提是破案,可除了時時翻新的詐騙名目,騙子的手法也在不斷變種,作案成本越來越低,偵破難度越來越大。目前不少犯罪分子青睞偽基站,單憑一臺筆記本電腦、一臺發射器、一副天線就齊活,一天能夠發送20多萬條信息,在流動的汽車中,甚至通過背包和拉桿箱散布詐騙信息,行蹤飄忽不定,藏身人海難以辨識,給警方出了一道難題。
當騙子也懂得了自我升級,加強了學習能力,想要抓到騙子,就必須隨之而變,才能應對得當。二郎神能降住孫悟空,就是因為在變化上屢屢占得先機,你變成麻雀兒,我就變成餓鷹;你變成游魚,我就變成魚鷹。我總能變成你的天敵,自然占上風、有主動。
如今,騙子化整為零成了“流寇”,過去那種大規模、運動式的集中整治就顯得力不從心,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差,就像高射炮打蚊子。湖北警方的做法值得借鑒,把出租車司機和摩托車主發動起來,只要收到詐騙信息,就第一時間發到警方平臺上,精確定位,隨時抓捕,定點清除。
用小分隊打擊流竄犯,以動制動,以小制小,類似林海雪原中的小分隊剿匪,靈活機動、精悍干練,避免了泰山砸雞蛋式的打擊方式,既降低了整治成本,又提高了偵破效率。這提示我們,一些流動性、隱蔽性強的案件,比如銀行卡盜刷,是不是可以從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在提高機動性和精確度上做做文章、想想辦法,廣泛發動群眾,多用新技術、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