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5月,大學生魏則西之死,引起廣泛關注。在輿情喧囂中,質疑的矛頭不斷擴散,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的野蠻生長,某些部隊、武警醫院的科室外包模式以及監管機構長期以來的縱容或不作為,皆成為輿情引爆點。而起家于福建一個小鎮的“莆田系”民營醫院,也因而被推上輿論的浪尖,最終連累民營醫院遭遇空前的誠信危機。一時間,互聯網上對民營醫院的各種吐槽與撻伐不絕于耳。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要強化全行業監管,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綜合分析
[民營醫院產生背景]
當代中國,民營醫院是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對醫衛事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也在不斷改善。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求也不斷增強,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全部由公立醫院承擔,不現實也不可能,必須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增加供給,解決醫療服務供不應求問題,在民營醫院上做“加法”是不可動搖的方向。
[內涵意義]
民營醫院是指由社會力量舉辦,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并具備一定規模的醫療機構。近幾年,我國的民營醫院發展迅猛,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良好勢頭。民營醫院的崛起打破了醫療市場公立醫院全面壟斷的局面,有利于促進醫療市場的有序競爭,有利于激活醫療市場,有利于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衛生服務新體系,有利于籌集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同時,它拓展了衛生事業發展的籌資渠道,滿足了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保健需求。
引入社會資本辦醫,創新社會辦醫機制,可以補公立醫療之不足,提高全社會的醫療服務能力,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共同建設“健康中國”。
[存在問題]
一是社會辦醫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
近年來,民營醫院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受衛生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扶持發展政策不完善、公眾傳統就醫觀念等影響,民營醫院的生存和發展仍處于數量多但規模小,水平低,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醫護隊伍難穩定
當前我國民營醫院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在人才方面,公立醫院有編制、穩定性高,醫療高精尖人才仍然絕大部分供職于公立醫院,社會辦醫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多數為公立醫院退休醫生或剛畢業的醫生,且大部分來自于內地國有企業醫院,醫生的流動性大,醫護、醫技人員隊伍欠穩定,難以留住固定的中青技術骨干,難以形成人才梯隊,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干相對不足。而醫療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民營醫院發展、缺乏民眾信任感的一大原因。
三是民營醫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亟待加強醫療誠信
當前,一些民營醫院的管理者缺乏必要的醫院管理培訓和實踐經驗,醫院內涵建設、規范管理方面有待加強,少數民營醫院缺乏自律,不講誠信。如 超范圍執業、刊播虛假醫療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誘導醫療、過度醫療等違規行為層出不窮,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損害社會辦醫機構的整體社會形象。而在當前社會信任危機肆虐的當下,民營醫院發展成為影響和制約民營醫院機構健康發展的短板,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對策]
教育認為,規范民營醫院健康有序發展,要以自律加他律,以管理加引導,更好地形成行業規則、確立嚴格規范,贏得市場的認可和信賴。
一方面要加強監管,規范社會資本辦醫,引入有道德的資本,讓有信仰的人來辦醫院,提高辦醫環境的公平性,讓民營醫院既能合法盈利,又能不背仁心。
另一方面,要給予社會辦醫在醫生從業、醫保報銷等方面同等待遇,實現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差異化發展,并在更大范圍實現包括醫療資源規劃、醫院資質認定在內的信息共享,對社會辦醫的有效服務和引導等。換句話說,就是既要做強公立醫院公益性,又規范與發展市場化的社會辦醫,才能既有公平又有效率,真正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示例]
1.社會辦醫:嚴管才是真愛
2.社會辦醫要監管更需要服務
[精彩開頭示例]
隨著“莆田系”再次陷入輿論漩渦,連累民營醫院遭遇空前的誠信危機。一時間,互聯網上對民營醫院的各種吐槽與撻伐不絕于耳。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其實,不管是從歷史還是現實的維度來看,民營醫院本身并無罪,身負原罪的是那些不改游醫稟性,通過虛假宣傳、競價排名、借殼行醫等惡的手段獲取不義之財的人。
[精彩結尾示例]
在信息愈加透明,公眾維權意識高漲的時代,過度依賴廣告營銷,打政策擦邊球,暴利收費的模式已行不通。一個民營醫院要想發展壯大,必須清除自身的“游醫”的基因,走正規化、品牌化之路。面對公眾的批評,民營醫院的經營者們只有不回避問題,積極參與變革,實現脫胎換骨的改變,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