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深度解析:網絡群眾路線
來源:易賢網 閱讀:448 次 日期:2017-03-15 14:03:25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熱點深度解析:網絡群眾路線”,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背景鏈接

網民是老百姓的一部分,老百姓在網上就意味著部分民意在網上。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一項民意調查,以前往往需要打印厚厚的一沓紙,要么讓政府工作人員下去分發再收回,要么委托專業調查工作來承擔。如今,網絡讓民意跨越了時空距離,不管是“PC端”還是移動端,動動鼠標或滑動指尖就能實現政府與老百姓間的互動往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溝通便捷,網絡賦予民意新的內涵,給政府新的契機。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同時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習總書記的這些要求為各級干部走好群眾路線、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綜合分析

[權威論述]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要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習近平

[原因分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各項工作歸根到底都是在做人的工作、做群眾的工作。黨的任何一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都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眾人之心為一心,聚分散之力為合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凝聚最大人心和磅礴力量。

而我國有7億網民,網民數量占我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重要社情民意平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回答好、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性問題愈發顯得重要。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想更好地察民情、知民意,必須走網絡群眾路線。可以說,互聯網素養已經成為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養。

領導干部走網絡群眾路線,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了解真實民情民意,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其中,了解真實的民情民意是基本前提。

[當前現狀]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已經成為各地政府和領導干部了解民情民意最直接、最快捷的有效途徑,各地通過開設官員微博、開通市長信箱、與網民在線交流、設立民聲專欄等方式,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這些舉措是踐行群眾路線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獲得了網民的好評,網民建言獻策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然而,一些地方和一些領導干部對網絡始終敬而遠之,認為我國網民素質不高,對黨和國家政策理解不透,容易誤信誤傳、惡意抨擊,留言多是怨氣怨言,發帖也多是“不和諧音符”,等等,因此忽視與網民的溝通,對網上群眾的強烈呼聲裝聾作啞,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避而不談,甚至懼怕互聯網,把更多的上網時間放在了網絡學習、批閱文件、國內外新聞上。以上種種現象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與網絡民眾的心靈距離。

[參考對策]

總結,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首要是正視網上民意。無須諱言,部分領導干部對網絡民意有抵觸情緒。甚至有人把網民的批評,看成是“一小撮”不法分子的別有用心。如此諱疾忌醫,只能激化對立情緒,撕裂輿論、破壞共識。踐行“網絡群眾路線”,就是要俯下身子,拋棄鴕鳥心態,正視網絡民意、服務網民,進而形成共識,形成良好的官民互動,打造晴朗的網絡環境。

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重點是打造互動載體。走“網絡群眾路線”,就是把網民的關切撈上來,把政府的想法擴散出去,通過交流增進感情、凝聚共識。而互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載體的質量。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用心打造互動載體。比如,內容充實、形式新穎的官方公眾號;語言鮮活、互動及時的官方微博;態度誠懇、語言禮貌的官方信箱,通過多種交互方式,打造多種互動載體,打撈網上民意,回應網民關切。

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關鍵要真查真改真做。民之所欲,我之所向。將網民的關切,轉化為具體行動,關鍵是認真。只有真查真改真做,才能讓網民滿意,否則就會水過地皮濕。試想,舉辦網絡問政,假若相關部門只是“認認真真走過場”,最后沒有整改和落實,能取得實效么,網民能滿意么?可見,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關鍵是認真。相關部門真正回應網民關切,真正查擺問題,真正落實整改,才能將“網絡群眾路線”走到實處。

踐行“網絡群眾路線”,也要做到兼聽則明。網上的聲音,并不都是網絡民意。目前,網上存在著一批“水軍”,試圖挑撥是非、制造網絡輿論,最終誤導政府和網民。比如,一些水軍通過跟帖、打造熱帖,放大自己的聲音,掩蓋網民的呼聲。通過刪帖、沉貼,屏蔽網民的聲音。因此,踐行“網絡群眾路線”,也要做到兼聽則明,通過理性的判斷,剔除網上的雜音,確保自己打撈的是網民的真聲音。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示例]

1.傾聽網意,讓網絡群眾路線走得好

2.讓網絡群眾路線直通民心

3.干部要善于讀取網絡民意

[精彩開頭示例]

1.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在哪,黨的干部就要工作在哪、服務在哪。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興起,群眾開始逐漸由線下走到網上,積極擁抱“互聯網+”,享受數字化生活帶來的便利。面對世情、民情的改變,廣大黨員干部也要與時俱進,將群眾路線走到網上。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要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

2.“知屋漏者在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傾聽民意、善解民憂,向來是國家治理者的從政之要、為政之道。對于已經擁有7億多網民的中國,網絡輿論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著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在某種程度上說,能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網絡輿論的陰晴變化,能不能理性客觀地認識網絡輿情反映的社會問題,不僅關乎一城一地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著人民群眾自身“存在感”“獲得感”的加減乘除。

[精彩結尾示例]

1.“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決定事業成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網上網下齊努力。順應時代大勢,走好群眾路線,我們就一定能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實現億萬人民的偉大夢想而凝心聚力。

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多元的民意民情需要理性表達,良好的網絡生態需要共建共享。領導干部請勿給自己裝上“防火墻”,因為民意在網上,群眾也在網上。

3.“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在網絡輿論代表性和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通過網絡走好群眾路線,無疑是面對這一新形勢的正確選擇。讓網民的聲音總被傾聽,讓網民的訴求總有回復,“網絡中國”一定能夠迸發出更多的向上力量,助推現實中國的健康發展。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申論熱點深度解析:網絡群眾路線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