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升級申論范文: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
古語有云:“內外兼修,方得風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讓中國制造轉型升級需要內外兼修。當前我國的中國制造水平不高、產品低端、質量較差。無論是德國車沖擊國產車市場,還是日本小商品引發國人搶購,亦或是瑞士表搶占了國內市場,都使得當前中國制造步履維艱。要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必須內外兼修;要實現“中國智造”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必須內外合力。
發展制造業要注重品牌建設。目前制造業發展困境莫過于企業品牌建設問題。當下企業品牌建設問題頗多。知名品牌數量較少、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重點培育地方企業讓地方品牌缺乏競爭力,這讓品牌建設困難重重;品牌形象較低、存在質低價廉現象、國外品牌打壓嚴重、國內同行競價血拼、產品競爭非常殘酷,這讓品牌建設陷入困境;企業品牌意識低下、單純依靠規模效應、存在同質化競爭、盲目抄襲模仿嚴重、缺乏品牌運作人才、品牌管理過于簡單,這更讓品牌建設無從談起。因此必須注重品牌建設。應該從打造優勢品牌、淘汰落后產品、突出產品特色開始。
發展制造業要強化企業精神。具體來說,強化企業精神需要“精字當頭、專字為本、聚字為要”。首先,“精”字當頭即重視產品質量、追求工藝極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勵技術提升、增加設備投入、注重自主研發、提高客戶滿意率;其次,“專”字為本即術業有專攻;再次,“聚”字為要即成立研發中心、引進高校人才。由此可見,強化企業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精神努力為之。
發展制造業要提倡工匠精神。李克強總理不止一次地說過:“當下制造業轉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對于目前我國的制造業亂象簡單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問題,因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產品工藝、不求產品品質、無視產品口碑、忽略用戶需求、割裂市場反饋……也正是因為這些難題讓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業水平、實現產業轉型、摘掉“中國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須從“工匠精神”開始。
有鑒于此,發展中國制造必須扎扎實實干、步步為營干、循序漸進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設、強化企業精神、倡導工匠精神、注重國際合作才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制造”實現“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讓“中國制造”“今勝于昨,明復勝于今”,才能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