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軟實力申論范文:重建文化自信不能吃老本
曾幾何時,中華文化有如一絲耀眼的曙光,照亮了人類文明的蠻荒大地,從此便一直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前沿,引領著人類文化的進步和繁榮,形成了自信積極的文化自信心。然而自鴉片戰爭以降,在西方軍事、科技、經濟和文化猛烈沖擊之下,中華文化逐漸喪失了自信心,不斷地徘徊在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怪圈里。
重建文化自信,不能靠吃老本,而需須依靠創新。我國有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也有著可與日月爭輝、能同天地齊壽的文化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與革新的事物,是不斷適應新環境、滿足新要求、解決新問題的精神產品。沒有創新的文化,需有如行尸走肉,毫無生氣。而行尸走肉的文化是不可能催生積極自信的文化品格的??梢姡瑒撔率俏幕孕诺纳€。
重建文化自信,需須培養頂級文化創新隊伍。胡錦濤同志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所以,人才也是文化不斷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永動機”。受體制機制和其它因素的影響,我國文化人才隊伍還面臨著觀念落后和創新乏力的問題,山寨、模仿和抄襲成為文化發展的一大頑疾。直接導致文化產品嚴重脫離社會實際、滯后群眾需要、落后世界潮流,創造出了大量缺乏創意和生命力的垃圾文化。足見,缺乏創新人才已是重建文化自信的攔路虎。
重建文化自信,需須切實保障文化知識產權。市場化運作是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文化產業、占領世界市場的重要一環,也是實現和推進文化創新重要的制度保障。而保護知識產權,則是市場化運作的關鍵。我國文化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才剛剛起步,還存在著大量的山寨、抄襲、剽竊和盜版等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現象;由于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不夠健全,文化工作者在侵權面前,也面臨著維權難的問題,產生了“創新成本高、盜版成本低;創新收益低、盜版收益高”的利益怪圈,打擊了文化工作者們文化創新的熱情。
重建文化自信,需須實施傳統文化再造工程。我國的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魯迅先生教導我們,對待傳統文化,需須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除了大量的糟粕成分外,傳統文化的面貌陳舊、形式刻板、脫離現實、缺乏魅力等問題也比較突出。以傳統節日為例,我們就面臨著洋節日火爆、傳統節日冷清的怪現象,歸根到底仍然是傳統文化未能與時俱進。所以,實施傳統文化再造工程,讓老文化煥發出新氣象也是重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歲歲各不同,文化之花便不能年年總相似。我們需須在創新上狠下功夫,在人才培養方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既要引進國外的頂級文化中公教育專家,也要不斷輸送本土文化人才去國外考察學習;需須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嚴厲打擊侵權現象,激發文化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需須以繼往開來的氣魄革新傳統文化,要革新其精神、活潑其形式、增強其魅力。如此,需能使我國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不斷增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