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深度解析:網絡輿情引導與生態治理
來源:易賢網 閱讀:694 次 日期:2017-03-13 16:19:23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熱點深度解析:網絡輿情引導與生態治理”,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背景鏈接

2016年4月,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

21世紀的今天,互聯網與生活已經不可割裂。網絡不僅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更是成為人們發布信息的平臺、民眾和政府的溝通交流平臺。近年來,網下發生的各種熱點、焦點、疑點問題和突發事件,都會轉移至網上,并快速傳播、擴散,演化為網絡輿論,甚至一些輿論在網絡空間被“無中生有”地制造出來。在這種背景下,網絡輿論生態治理越來越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領域與影響變量。而作為新生代的80后、90后也越來越愿意借助網絡,發表自己對國家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動的評論,形成網絡輿論監督。

綜合分析

【標準表述】

[原因背景]

在信息社會中,由于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社會輿論的形成和傳播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技術驅動,而技術的進步直接產生了社會輿論的附帶效果,網絡日益成為重構社會關系和傳播關系的關鍵要素,并帶來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一方面網絡為網民實現廣泛的社會聯系創造了條件,網民借助便捷的網絡平臺可以隨時接觸到大量來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意見和觀點,增加了他們對周圍世界和社會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網絡傳播技術的裂變式發展,改變了網民信息消費的習慣,拓展了意見參與的空間,網民話題設置和意見表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大大增強,使網民意見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

網絡在提供網民信息消費便利、滿足信息消費需求的同時,多元化信息、多樣化意見對網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可以營造符合人民利益的輿論生態,而烏煙瘴氣的網絡空間則會導致輿論生態的惡化、損害人民利益。近年來,網絡輿論生態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互聯網加速了全球思想觀點的傳播和相互融合,使帶有地緣色彩的政治文化和各國網民對原有價值觀念的認同發生了變化;就國內來講,一些網絡信息來源不明,導致在傳播的過程中以訛傳訛,極易引發社會爭議,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而一些網站或論壇的內容魚龍混雜,熱衷炒作一些無來頭、無厘頭的事件也污染了社會風氣。特別是網絡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經微信、移動客戶端和網絡短視頻的二次傳播后影響面大、滲透率高,對破壞健康網絡輿論生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網絡輿論引導成為國家治理迫在眉睫的問題。

[特性]

關鍵詞:網絡溝通的特性 互動性、快捷性、平等性等特征

中國社會已經步入了網絡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升級、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網絡在信息流通、集聚、共享,在訴求表達、意見溝通、民意吸納等方面的平臺功能日益凸顯,越來越成為社會輿論發生與傳播、擴散與發酵、加工與再造的空間。

網絡溝通具有互動性、快捷性、平等性等特征。它傳遞原生態的社會情緒、訴求和意見,為政府提供了問需、問計、問政于民的窗口,為發現、甄別、回應、疏導民情民意搭建了及時、平等對話溝通的平臺,有助于消除隔閡、縮小分歧、化解矛盾、增進共識,形成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但是,互聯網發展造就的是一個復雜的“人造”生態,它可能是正能量的擴音器,也可能是負輿論的攪拌機。

如果說在前互聯網條件下,輿論生態主要是在政府(媒體)—民眾二元互動中促生的,那么在互聯網環境下,則是在政府—媒介—民眾三維溝通中形成的。而網絡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媒介格局,讓小角色、小人物、小百姓都成了“麥克風”、自媒體,享受著“均等”的話語權,成為輿論場的參與者、傳播者。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出現,更進一步降低了這一門檻。

與其他輿論不同,網絡輿論生態有其獨特性。這表現為:話語權配置“去中心”,言論表達“無忌諱”,信息傳輸高速、扁平化,議程設置自下而上,話語表達后現代等。這意味著,有7億人參與的中國網絡輿論場是一個各色人等聚集的公共空間,是一個熱情表達、激情參與的“廣場政治”。

[參考對策]

教育專家總結,網絡引導輿論,要以充分反映網絡民意為前提。網絡輿論的形成,通常以網民對社會現實的充分了解為依據,網民了解和接受社會現實的過程也是輿論形成的過程。網民的意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有的是和風細雨的勸誡,有的是針砭問題的質問,有的是三言兩語的評價,有的是縝密思考的建議,不管什么意見,對于網民的意見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只有這樣,網絡才能真正成為黨和政府同網民情感交流和意見溝通的橋梁與平臺。

網絡引導輿論,要有效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的作用。引導、反映輿論和輿論監督之間存在辨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引導輿論是以反映輿論為前提的,網絡要充分、全面、真實地反映網民的意見和呼聲,就不能回避矛盾,要觸及網民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真正從社會治理和網民的整體利益出發來反映輿論;其次,民意只有得到順暢的表達,才能激發網民參與國家治理自覺意識和創新意識,才能使黨和政府與網民的意見相互融合,形成一個穩定和諧的輿論生態;第三,輿論監督本身就是網絡反映輿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網絡引導和網民參與之間有效互動的綜合體現。當然,網絡輿論監督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法律法規底線。

網絡引導輿論,關鍵在于凝聚共識。在互聯網背景下凝聚網民共識,首先要樹立共同的愿景,就是說全社會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網絡引導輿論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在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其次,要有溝通協商的意愿和辦法。共識的達成是網民溝通互動的結果,沒有協商和討論,有可能就是各唱各的調,所以對網民關注的事情,要多關注、多關心,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回應網民關切,為網民解疑釋惑。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下,溝通協商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整合力量,只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就可以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示例]

1.讓網絡空間天朗氣清

2.強化網絡輿論治理 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精彩開頭示例]

1.“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網絡生態事關人民利益,強調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引起了廣大網民的廣泛共鳴。

2.加強互聯網管理,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是當前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實現這些目標,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修復網絡生態、凈化網絡語言,根治網絡語言低俗化的“頑疾”。

[精彩結尾示例]

1.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應對網絡的管理常態化,引導網絡傳播正能量的信息,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一個和諧、文明、積極向上的網絡大環境,讓每一個人可以在其中得到心靈上的充實。

2.互聯網是技術進步回饋給人類文明的珍貴禮物。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共享優質信息,共護網絡安全,共創更高質量的網絡文化,互聯網必將在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網上網下就一定能畫出共筑中國夢的最大同心圓。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