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深度解析:中國奧運新精神
來源:易賢網 閱讀:867 次 日期:2017-03-11 14:49:57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熱點深度解析:中國奧運新精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背景鏈接

從公元前776年到今天,奧運會有著長達2792年的歷史,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滋養了一代代人;從1896年到今天,現代夏季奧運會已舉辦了31屆,它在時代變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影響了世界格局。從1984年到今天,中國大陸運動員九度出征夏季奧運會。在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表情引起世界矚目。

這些表情中,有勝利后的喜悅。淡定射落中國代表團首金的張夢雪,在200米自由泳比賽中奪冠、用實力“打臉”攻擊者的孫楊,無不用自身的頑強拼搏詮釋奧林匹克精神。而在冠軍光環的背后,還有另外一種表情,也在詮釋著體育精神。比如在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后,以“萌翻”大眾的表情迅速走紅的“洪荒少女”傅園慧,還有在射擊賽場上打完最后一槍的34歲老將杜麗,雖無緣金牌,卻用臉上的燦爛笑容感動億萬觀眾。

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之后,易思玲失落流淚。400米自由泳決賽結束后,孫楊發博表示“遺憾”。但后方的網友并不這么認為:“什么叫無緣首金?這是勇奪亞軍!”“銀牌銅牌一樣寶貴,同樣汗水鑄就寫滿榮耀!”這已經成為共識: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為了金牌而奧運,只要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驕傲。

綜合分析

體育背后透射出的國家形象、國民心態、人文精神、社會價值等,已經不能用金牌作為判斷的唯一依據。奧運賽場不僅有硬碰硬的比拼,也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軟實力”的體現。我們樂見中國以更加開放與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奧運賽場的風云變幻,樂見金牌榜的變化已不能完全吸引人們的眼球,樂見尊重每位拼搏的運動員越來越成為國人的共識。

但是,這并不能說金牌不重要。應該說,金牌依然重要,在金牌沖擊過程中,體育精神的彰顯和傳播才是奧運會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只是用政府過度參與、社會資源過度堆砌而出的金牌,偏離了金牌和競技的本意。

首日無金雖然尷尬,網友卻紛紛表現出寬容,展示出國人的理性和理智。一些網友就通過留言為奧運健兒點贊,并就“痛失金牌”等相關表述抒發己見:“今天的中國不是為了金牌而奧運,只要在賽場上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咱們中國人的驕傲!”“奧林匹克精神是重在參與,他們已經非常棒了!”

重在參與,頑強拼搏,這是奧運精神的靈魂所在。與冠軍張夢雪一同參與女子10米氣手槍比賽的郭文珺,就演繹了“老驥伏櫪 雖敗猶榮”的動人故事。因為從北京到里約,郭文珺從樂觀直爽的女孩子變成五歲孩子的媽媽,但對射擊項目熱愛和對成績渴望卻沒有變。雖然與獎牌無緣,她的參與和拼搏已經成為了傳奇。傅園慧之所以被大眾喜愛,在于她用“團結、友誼、進步”的初心引領自己,在于她以“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超越自己。魯迅曾寫道,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些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所以,挑戰自己、愉悅自己、感受體育的魅力,不是第一又何妨?

比如中國人最熟悉的比賽項目乒乓球,在女子項目中,這屆奧運會上最受國人關注的運動員除了丁寧、李曉霞等奪冠熱門選手,還有日本選手福原愛。首次晉級女單四強的福原愛,在中國收獲了一大批粉絲,甚至不乏有人期待她在跟中國選手的較量中獲勝。這種期待就是體育精神的回歸,像福原愛所展示的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比賽事本身更精彩。

國家強大無需獎牌證明,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了寶貴的奧運精神和中國自信。從北京奧運會開始,中國健兒優異成績就極大地增強了國人自信,奧林匹克精神也在大眾中生根發芽。諸如行走、跑步、健身等運動都融入到越來越多人們生活中,全方位新樣態的健身格局正在擴大全民健身的廣度和深度。而今建設體育強國已成華夏兒女肩負的重要使命,每一個人都必須為之全力以赴。

奧運會的體育精神,除了強調運動員的參與,還在于社會與大眾的參與。除了觀看比賽,很多人還以實際行動參與奧運會:每一屆奧運會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志愿者,他們所彰顯的志愿者精神也是奧運體育精神的一部分;除了體育比賽,奧運會還是一場全世界新聞記者的比賽,在和平年代,很少有新聞事件能吸引如此多 的媒體展開充分的新聞競爭,這其中體現了信息自由流動的現代傳播理念。所有與奧運會相關的工作人員,都在用行動詮釋意義更寬泛的體育精神。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