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神醫;但一般不知道,扁鵲兄弟三人的醫術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醫術誰最高明?”扁鵲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蔽何耐醪唤猓骸澳菫槭裁茨忝麣庾畲螅俊北怡o解釋:“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發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根,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傳于鄉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認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傳遍全國?!北怡o闡述的“良醫治未病”的哲理,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央提出的著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方針,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為什么要提出從源頭上防治腐???
“只打不防,越打越忙”,這是民間流傳的關于反腐敗的一種樸素說法。意思是說,光知道打擊,不去分析腐敗產生的原因,不去從源頭上采取對策進行防治,那么腐敗還會一再發生,打擊的工作可能會越來越忙。對于打擊腐敗和預防腐敗的關系,我們的認識是隨著反腐敗實踐的推進而逐步深入的。
改革開放以后,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根據當時的情況,反腐敗工作重點放在“嚴厲打擊”腐敗分子和糾正不正之風上??傮w來說,取得了成效,確保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但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易發多發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還出現了一種錯誤看法,認為反腐敗僅僅是懲治腐敗分子,衡量反腐敗工作的成效,主要看受到查處的腐敗分子的人數多少。于是,反腐敗工作陷入一種兩難境地:如果查處的腐敗分子人數較少,有人就會認為反腐敗不力;如果受到懲處的腐敗分子人數增多,又有人會認為越反越腐敗,似乎已經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
俗話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很顯然,當反腐敗斗爭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我們只注意解決已經發生的具體事件,不從源頭上抓起,可能一時見效,但往往是查不勝查,糾而復生。因此,反腐敗的工作重心,必須向源頭治理轉移。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把反腐敗寓于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秉h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反腐敗斗爭的特點和規律,提出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戰略方針,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5年1月,中央頒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近年來,胡錦濤同志在每次中央紀委全會上都反復強調,要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特別是2006年1月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既要堅決懲治腐敗,又要有效預防腐敗。
從源頭上防治腐敗,也是對國際反腐敗經驗的借鑒。注重預防,是目前國際上應對腐敗的普遍做法。一些國際組織提出,一個國家的廉政體系的核心,就是注重預防腐敗。考察世界許多國家比較成功的做法,也大多著眼于預防。北歐一些國家腐敗案發案率比較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重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注重對公職人員和國民的廉潔教育,逐步建立了一套預防腐敗的制度。
反腐敗如同治病,“良醫治未病”,最有效的就是要加大預防力度,像扁鵲的大哥那樣,治病于未發之前;發現有苗頭性問題,要像扁鵲的二哥那樣,治病于初起之時。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新戰略,反映了我們黨對反腐倡廉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有利于推動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