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來了、城市化來了,中國鄉村的環境問題一時猝不及防。“五小”工廠甚至工業開發區直接建到村邊,工業垃圾、化學垃圾、重金屬垃圾直接排進清澈的河里、肥沃的土里、澄明的空中,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處于毫無節制、野蠻生長的狀態,這使得“垃圾圍村”在一夜間成為鄉村環境的代名詞。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已經成為當前農村環境治理的真實寫照。究其原因,與長期以來,村民環境衛生觀念淡薄、環保意識的養成趕不上物質生活改善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鄉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有關。但深層原因則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農村公共服務和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被忽視、被遺漏的角落。長期“重城市輕農村”的發展模式導致農村環保欠賬太多,鄉村環境治理基礎太差,再加之農村地區面積廣大、居住地形復雜多樣、人口居住分散等因素,以致“垃圾圍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一大突出問題。
“沒有美麗鄉村,就必然沒有美麗中國。有識之士早就發出警告:“如果今天我們沒有合理地對待垃圾處理,明天,我們就將成為站在垃圾上的民族”。“垃圾圍村”現象的存在,不僅影響村莊的環境和美觀,還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垃圾還呈現出“毒害化”的趨勢,甚至影響城鎮居民“菜籃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農村垃圾治理是我國鄉村建設的老大難,也是世界性難題,而要從根本上處理好農村垃圾治理難題需“對癥下藥”。一方面,要完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科學的規劃垃圾池的地理位置,由相關部門做好統一管理,根據垃圾的產生量切實做好回收、處理工作,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管理體系,從根本上疏通農村垃圾處理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大農民垃圾處理的宣傳工作,普及垃圾處理的常識,比如什么垃圾可以埋,什么垃圾必須送到垃圾池統一處理,堅決禁止就地焚燒等污染環境的土辦法;更為重要的,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政府要主動履責,做好監督管理、資金投入工作,并用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
留住金山銀山,不如留住綠水青山。解決垃圾圍村問題關乎新農村建設的成效,需要垃圾回收、環境執法等相關部門的全面配合,只有切實處理好了農村垃圾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風貌,才能重新喚醒美麗鄉村的記憶,成就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環境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