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現實意義。然而,有些學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時代性為由,否定傳統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他們認為“傳統文化已過時”。
毋庸置疑,有些傳統觀念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如三綱五常違背人格平等,重農抑商否定市場經濟,這些都是不符合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陳腐觀點。中國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內涵深厚,不只有以上過時的觀念,它仍然蘊藏著超越時代限制的豐富營養,能為新時期精神文明提供滋養。
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不同道德觀、多元價值觀交流碰撞,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誠信缺失、道德滑坡、重利輕義、過分追求極端個人自由等不良現象。擺攤老人收到百元假鈔悲情自殺、遭遇不文明駕駛暴力相加、旅游陋習屢遭曝光等,這些現象的產生正是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持摒棄態度的結果。摒棄優秀傳統文化使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互騙互害;使社會產生不和諧因素,增加暴戾氛圍;使國家蒙羞,損害國際形象。因此,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應該以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和出發點,讓傳統文化為其提供豐富滋養。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寶藏,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族凝聚力,開發這個資源,對于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濃厚的愛國情感,昭示忠誠堅貞的理想信念;“自強為天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堅韌的意志品質,寫照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坦蕩的情懷胸襟,彰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看不到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就無法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如果對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富有時代特點的詮釋和闡發,可以使其成為現代道德的重要元素。這對于培養人們的思想德行、匡正人格心靈、提高精神境界,促進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豐富的經典文籍、百花齊放的思想流派、獨特的文學藝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一樣,經歷過巨大的心靈沖擊與精神變革之后仍能鍛造屬于自己的價值理念與精神圖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有突出的價值,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