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發生路人跌進馬路“陷阱”受傷甚至死亡的事件,還有人走在路上被莫名“電死”,熟悉的城市竟變得如此沒有安全感,屢屢發生的悲劇拷問著城市基礎設施的質量和管理水平,市政部門應更加重視人們生命的價值,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上盡可能周全細致、保證質量,把過于重視“面子”建設而忽視“里子”建設的錯誤觀念徹底改變過來。
作為軟實力的重要部分,城市形象即“面子”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對外可提高美譽度,對內能加強認同度。因此,越來越多城市開始注意并重視城市形象,包括花重金打造城市宣傳片,下功夫加快城市建設,大力推出各種“地標”,將城市的“面子”打造得光鮮漂亮。但同時,卻往往忽視了“里子”,即各種民生狀態。結果往往顧此失彼,引發各項社會問題。城市的“面子”當然重要,做得好,能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如上海東方明珠、廣州“海心沙”就成為許多外地游客的必選之地。論繁華程度,我們許多城市一點也不輸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市。但是城市內核的“里子”呢則是空氣質量差,交通擁堵不堪,暴雨一來即呈現“海景”尷尬。這些問題頻頻暴露,將原先煞費苦心打造起來的“面子”無情地抹殺,甚至不得不費神費力地應對鋪天而來的輿論批評。
作為“面子”的城市形象的打造應該是一項務實的工程,給市民不擁堵的交通、不水浸的下水道、沒污染的空氣;閑了有公園、書店可逛,累了有地方休息,意見有渠道表達。無論是高官達人,還是低收入群體,都能生活得舒適,產生歸屬感。做好這幾項工作,比任何宣傳片,任何“地標”建筑都來得實在。
做好城市建設的“里子”,首先需要各級領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政府領導機關衡量領導干部的政績,既要看“顯績”,更要重“潛績”,讓熱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的人吃苦頭,讓不事張揚、真抓實干的人嘗甜頭。
同時,做好城市建設的“里子”,還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問計于民,保障居民對城市建設、管理等方面的知情權、發言權,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建設和發展當中。要真正把諸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老百姓最關心、最需要的“里子工程”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讓城市發展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當下許多城市的“面子”工程已經做夠,接下來的任務應該是切實打造“里子”,即多興建各項真正有利于民的民生工程。對城市的建設者和管理者來說,倘若能體會普通民眾走路遇險、流浪者睡覺難題、居民防盜的壓力和旅客休息的窘境,想必真正有利于發展民生的各項政策就不難出臺,各項真正有利于民眾的民生工程就不難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