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7年1月中旬,成都地鐵“公雞下蛋”和“頂呱呱”停播。事實上,兩條惡俗廣告之所以全面停播,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可謂“功不可沒”。“正是因為有大量市民紛紛來信來電,請求停播這兩條廣告,這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市政務辦相關人士透露,在網絡理政平臺的監督下,地鐵部門進行了“整改”(2月13日《成都商報》)。
綜合分析
[暴露出的問題]
成都地鐵的惡俗廣告暴露了“雙重失范”:
一則是廣告倫理失范。不管是以低俗為營銷噱頭,還是不間斷地對潛在消費者進行視覺與聽覺上的“轟炸”,這透露出的是目前較為普遍的廣告倫理失范現象。商家采取這種惡俗的營銷方式,也顯出了其廣告創意不足的短板。而采取這種違背公序良俗還讓公眾很不舒服的營銷方式,雖然可能暫時獲得較大關注度,但從長遠來看,這只會讓公眾更加嫌惡他們,反倒會毀掉商家聲譽,適得其反。
二則暴露了地鐵運營方的管理倫理失范。地鐵強行讓乘客不間斷觀看這些廣告,讓乘客普遍感受到了不適。雖然在接到大量投訴后,地鐵全面停播了這些惡俗廣告,但這些廣告對乘客已形成了較大的“騷擾”,破壞了地鐵的乘車環境。
[停播帶來的啟示]
時下,地方政府十分重視來自網絡的民意力量,紛紛開通官方網站,建立“市長信箱、留言板”等網絡問政平臺。然而,一些地方的網絡問政平臺,要么當地政府及部門領導長期不過問,形同虛設;要么網站管理員越俎代庖,自作主張替領導“問政”,使網絡問政平臺變了味、走了調。相比之下,成都網絡理政平臺針對市民反應地鐵“公雞下蛋”和“頂呱呱”等低俗廣告擾民,及時監督地鐵部門“整改”,停播這兩條廣告,使網絡問政成為傾聽民意、推進工作的有效載體。
惡俗廣告的停播再次表明,對待網絡事件,只有學會上網聽民意、吸民智,積極主動應對才是唯一出路。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阻止民意訴求和公眾知情權的實現,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會付出成倍的代價。因此,必須第一時間捕捉信息,第一時間站出來說話,既要上網看又要上網說,既不能失語又不能妄言。“看”是為了掌握情況,“說”是為了澄清事實,對事件基本情況的公開要快速,對事件發生原因的解釋要謹慎。
網絡問政不是形式,更不是作秀,政府及部門領導不僅要能夠“上得去”,更要做到“下得來”。“上得去”是要通過上網了解情況,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下得來”,是要把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去偽存真,給網民一個負責任的答復,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這是一種運用網絡的能力和智慧??梢?“公雞下蛋”和“頂呱呱”停播,成為網絡問政解決市民諸多合理合法訴求的一個范本。
參考對策
教育總結:
一方面,好的廣告浸潤心田,讓觀眾從心里產生共鳴,從而產生購買和了解的欲望。為此,要抵制擾民廣告、惡俗廣告的出現,公共場所投放商業廣告,要嚴守商業倫理、廣告倫理并兼顧乘客權益。而對制作播放廣告的單位,應該予以追責,不能放任惡俗廣告挑戰公眾道德底線。
另一方面,網絡問政是地方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是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妥善解決群眾訴求、快速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創新工作理念、與市民和社會溝通互動的新平臺,對此,政府及部門領導就應該放低身段,要有坦蕩的胸懷應對網民,要有求真的態度贏得信任,要有人格的親和拉近距離。只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方便群眾,廣大群眾自然會成為領導干部的得力參謀、助手;政府的工作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從而能贏得群眾的擁護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