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材料: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所以,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為人民群眾服務,通過創新社會服務來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政府社會管理創新的關鍵在于社會服務的創新。
現今的社區已經成為社會管理的基礎環節,承擔的社會管理事務越來越多。隨著企業的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企業剝離出來的部分社會職能及政府轉移出來的服務職能大都下沉到了社區。而目前的城市社區承擔著社會治安、社會救助、計劃生育、就業等多項工作。城市社區已經成為各種社會矛盾的交匯點,社區工作這一職業對緩解社會問題之壓力,接手及逐漸化解社會矛盾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根據給定資料,圍繞“創新服務服務”的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參考例文】
創新服務管理 打造和諧社區
在當前城市化進程加快,流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時城市內部的人口流動也日益增強的背景下,城市社會管理的難度、廣度、復雜程度進一步加大,而這些歸結點都集中在城市社會組織管理在空間上的最小單元--社區上。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和基礎,創建和諧社區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基礎性工程和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服務管理,打造和諧社區,讓社區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關鍵在于“三度”。
創新服務管理,打造和諧社區,需增添服務“溫度”。溫度,不是裝模作樣的姿態,而是溫暖化人的關懷,是萬家憂樂系心頭;不是常規方式的重復,而是溫和動人的態度,是柴米油鹽掛心上;不是例行公事的慰問,而是溫馨感人的照顧,是百姓冷暖裝心里。帶著溫度,懷抱真情,才能真正讀懂群眾。社區管理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社區是我家,社區為大家”的零距離服務管理,多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所想、所盼、所愿,換位思考,從群眾利益出發來搞決策,多做民生之事,多做暖心之事。
創新服務管理,打造和諧社區,需加大管理“力度”。 管理力度決定服務質量的高度。正如杰克•韋爾奇所說,“管理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混亂的事情規劃化。”隨著社區承擔的職能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多元化,唯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滿足群眾日益豐富的需求。目前,我國大部分社區都建立了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每個網格明確了責任人、信息員,建立專業網格服務團隊,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現代化、網絡狀無縫隙服務體系。此外,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的相關政策,明確職能定位、運行方式,加強指導,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創新服務管理,打造和諧社區,需形成機制“長度”。社區內的居民和組織既是社區建設的主體又是服務的對象,要打造和諧社區,離不開社區居民的參與,只有發揮“主人翁”意識參與管理,才能實現長效化管理。有鑒于此,要不斷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進一步推動社區公益事業發展,讓鄰里之間更加和諧友愛。充分利用社區道德評選、農民運動會、文藝表演等活動的有效開展,倡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道德風尚,在社區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拓寬居民了解社區的渠道,更便捷地收集居民對于社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在活動中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參與感。
和諧社區的打造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始終堅持繪制“民生地圖”,為精細化服務管理建立信息平臺。同時形成社區網格化機制工作新格局,著眼于提高社區的組織、協調、動員、凝聚能力,完善制度,創新方法,才能不斷推進和諧社區創建,把貼心的服務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