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根據修改后的內容,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原來的800元調高到1600元,如果按2005年統計口徑,工薪階層納稅面將從60%左右降到約26%,少繳約280億元。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是新形勢下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一個具體體現。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怎樣理解社會公平問題?
社會公平,是就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而言的,體現的是人們之間一種平等的社會關系。
公平是有階級性的,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公平標準。盡管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提出過不少關于社會公平的設想,但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大多只能陷入空談。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科學揭示了當時社會不公平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認為只有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為奮斗目標。黨帶領人民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舊的剝削制度,建立起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而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創造了根本的制度條件。
黨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的目標邁進。
從現實來看,在我國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社會公平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人們享有更充分的公平競爭、平等交換的權利和機會;依法治國的推進和法制的逐步完善,使人們的各項基本權利有了更切實的保障,等等。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在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在看到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在現實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現象。比如,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等問題還未很好解決,等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其中,既有改革不完善和體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因素;既有現實因素,又有歷史原因。比如,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給一些人鉆政策漏洞造成可乘之機;在推進國企改制過程中,由于操作不規范,導致部分國有資產的流失;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鎮與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內縮短的難度很大;各行各業的發展起點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一樣,導致不同行業發展特別是收入分配的差異,等等。
不回避問題,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立足當代中國國情,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愿望,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強調要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
為什么要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改革開放之初,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國民經濟,我們針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一些弊端,對分配制度和原則進行了調整和改革,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一原則對于打破平均主義的平等觀,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現了擴大的趨勢,這引起人們的廣泛關切。有人把收入差距的擴大歸咎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提出要對分配原則進行調整。由此引起了社會上包括理論界對公平與效率關系問題的討論。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安全運行、體制的創新等都同社會公平緊密相關。因此,必須切實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的要求,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
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實現社會公平,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發展目標。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消滅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的平等社會。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本質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根本目標。
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是貫穿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在和諧社會建設這個系統工程中,社會公平是一個“測溫計”,它客觀地測量著社會的和諧度。“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反之,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才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社會關系逐步融洽、協調,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也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過程。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而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必然貫穿其始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構建和諧社會,要著力擴大就業機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系、發展社會事業,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社會公平得到維護和逐步實現的過程。隨著和諧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公平也會不斷得到維護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