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大企業面對謠言就該不再含糊。
在網上看到一篇《因為一篇文章,我被淘寶網索賠1000萬》的文章,作者馮東陽因為一篇題為《人民日報曝光不合格產品名單,淘寶與京東差距明顯》的自媒體文章,收到了淘寶公司的傳票,他為此而拼命哭慘,試圖博取同情。
在此之前,萬達也曾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也是1000萬元,那篇文章的標題是《王健林:淘寶不死,中國不富,活了電商,死了實體,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除此之外,肯德基、人人網、康師傅、玫琳凱、娃哈哈等等企業,也都曾將發布不實謠言的自媒體告上法庭。面對滿天飛的無節操謠言,大企業越來越高調,以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說實話,新媒體達人們炮制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辭或者炮轟大企業的謠言,無非是為了吸引一點流量,增加點粉絲數量和廣告收入。造謠之前,可能根本就沒有想過后果,也沒有想過要負責任。一旦企業追責就立即賣慘,指責大企業和弱小的自己斗法,往往能夠博取公眾同情。可是,倘若弱小就可以作為信口雌黃的理由,那還要法律干什么呢?
蓬勃發展的新媒體,讓再微小的個體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但與此同時,為了博取眼球,也常常有人無所不用其極,各類下三濫的營銷號層出不窮。致力于網絡營銷的自媒體,背后往往都有母公司,同一公司下面可能有幾十上百個自媒體合力傳播。其中,針對大企業的各種謠言,不僅最能吸引眼球,而且造謠成本極低,大不了刪帖了事,于是,我們常能看到各種“驚爆”新聞,其中很多都是標題黨。
對大企業而言,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一個流傳甚廣的謠言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企業卻往往無可奈何。謠言一旦炮制出來,就自有其傳播渠道,刪也刪不掉,比如讓萬達起訴索賠1000萬的那篇文章,至今還能很輕松地搜到。企業之所以要“天價索賠”,其實也是沒辦法,因為它們在謠言面前,看似非常強勢,實則更為弱勢,應對各種謠言成本巨大,且無法徹底消除影響;你如果起訴,還會遭致“以大欺小”的輿論指責。
現代社會,我們擁有言論的自由,同時也必須對自身的行為負責。你不能前腳剛剛賣完良心,收到法院傳票之后,又緊跟著通過賣慘博取同情。如果你確信自己的表達沒有問題,自然不用害怕大企業的傳票;可是,如果你很清楚自己說的明顯有問題,卻偏要為了博眼球而搬弄是非,又何曾想過對別人的傷害呢?是不是企業天生就是人人可以得而啐之的垃圾桶,而你弱你慘,就是你可以不負責任的理由?
新媒體從來不是法外之地。大企業對于網絡謠言不再含糊,是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終必然還是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所以這不存在誰欺負誰的問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對自身行為負責。大企業的高調起訴,對于網絡謠言的肆意泛濫,其實是一個必要的警示,唯有以此提高造謠成本,那些沒有底線的網絡謠言,才不至于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