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巧妙運用排序法。
當考生遇到元素對仗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在稿紙上把元素寫下來進行連線,當用這種方法做題的時候,如果不夠細心和熟練,會花掉很多的時間卻得不出正確答案。對于這種題,教育教你如何快速的解題。
例題1:甲、乙和丙,一位是山東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F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齡大,甲和河南人不同歲,河南人比乙年齡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齡小
C.河南人比山東人年齡大 D.湖北人年齡最小
【解析】根據題干,可知:(1)丙>湖北人;(2)甲≠河南人;(3)乙>河南人。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河南人,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已,河南人只能是丙。又根據(1)、(3)可知,乙>河南人>湖北人。所以乙是山東人,甲是湖北人。故答案為D。
總結:建議學員在做此類題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靈活性,不能遇到任何題,都用一種方法解決,這樣會在做題的浪費大量的時間。注意:(1)在書寫的時候注意保持符號的一致性。(2)找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
二、如何巧妙的運用突破口
考試的過程中,考生還會遇到一種題目,看上去沒有任何重點,也找不到該從哪里著手。此時學員的第一反應時放棄,第二反應是假設。告訴你,這種題目也可以在短的時間里做對的。此時我們要善于尋找突破口,注意題干中特殊的句子。從特殊的句子入口。
例題2:幾位同學對物理競賽的名次進行猜測。小鐘說:“小華第三,小任第五。”小華說:“小閩第五,小宮第四。”小任說:“小鐘第一,小閩第四。”小閩說:“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宮說:“小鐘第三,小閩第四。”已知本次競賽沒有并列名次,并且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
那么,具體名次應該是:
A.小華第一、小鐘第二、小任第三、小閩第四、小宮第五
B.小閩第一、小任第二、小華第三、小宮第四、小鐘第五
C.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閩第五
D.小任第一、小閩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華第五
【解析】:首先根據題干所給信息找出突破口,由“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結合題干所給條件中第二名只有一人猜測,必然正確,即小華第二,可直接選C。
總結:看到這道題,考生第一反應是假設法,這時候需要大概3分鐘時間。但是如果能發現題干當中的突破口,需要大概10秒的時間即可做對題目。
三、需要培養題目敏感性
很多時候,考生在拿到題目的時候,不知所云,所以選擇放棄,從而使高分變成低分。其實行測題目雖然很多,但是如果可以掌握每道題的技巧,那么做完所有的題目不是沒有可能。那么除了多做題,考生也需要知道每道題用什么樣的方法會更加快速。同樣的一道題,用常規做可能要2分鐘以上,而掌握了技巧之后,可能只要30秒。
總結:行測考試重在神速,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在備考的時候不是我做的題目越多越好,而是在所做題目的基礎之上,掌握題目的共性和個性。這樣才能有更快更好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