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住建部對1602個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進行公示。加上之前三批列入此項名單的2555個村落,目前共有4157個村落進入國家保護名錄,正在獲得“搶救性”保護。這標示著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又成功邁進一步。農耕文明誕生于農耕經濟,農耕文明也是城市文明的基石,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農村文化失根問題成為城鎮化快速發展下所擔憂的產物,因此作為基層工作人員必須對傳承文明載體傳統村落的現狀有一定的了解。
綜合分析
傳統村落的重要性
中國傳統村落,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是維系華夏子孫文化認同的紐帶。
傳統村落面臨的問題
1.從數據顯示,傳統村落在不斷的消失。在2000年,中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銳減為271萬個,僅僅10年內減少90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
2.傳統村落的保護趨向雷同。著名的非物質文化保護者讓馮驥總結出了十大雷同旅游為綱、騰籠換鳥、開店招商、化妝景點、公園化、發展民宿業態、編創“偽民間故事”、“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使得傳統村落商業化嚴重。
3.傳統村落空巢化、老齡化嚴峻。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流,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人走房空,人口老老齡化嚴峻。
4.村民自身對于村莊及傳統的冷漠。部分村民不知何為傳統村落,對于國家層面的保護存在上熱下冷,上快下慢的問題。
保護傳統村落的對策
1.在傳統村落保護中培養和重視“鄉賢”的力量。鄉賢具有一定的文化認知和專業思想,有力量且有時間參與傳統村落的建設和保護。
2.提高基層對古村鎮保護的認識?;鶎咏M織是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領頭雁,從基層組織抓起,再落到實際工作中.
3.群眾的積極主動性,是傳統村落保護的根本力量。通過群眾的力量留住我們對于民族家園的情感、土地的情感和文化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