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們不再只滿足于簡單的溫飽,隨之而來的是希望能夠在精神方面有更高的滿足,由此,旅游業應運而生。本世紀是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旅游地點逐年增多、旅游從業人員逐年上升、游覽人數呈現爆棚之勢……但是,在黃金發展的背后,市場監管的失靈、從業人員的逐利性等等都讓門票經濟成為旅游業發展的立足點,隨之而來的是游客們的怨聲載道、旅游產業的畸形發展。那么發展旅游業難道真的只有門票這一種效益可循?事實證明,綜合的社會經濟效益爆發出來的潛力讓人吃驚!
發展旅游業的綜合效益落足在就業機會的增多上。一個簡單的旅游行程大多是從旅游地點的選擇開始,然后定買車票或機票,到達景點需要購買門票,進入景點需要導游的講解,游覽過程需要吃飯、住宿,旅游結束還會購買各地景點的紀念品……隨意一數,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員的服務。無論是專職的導游還是游客只占一部分的交通運輸,工作者是運行正常提供服務的保障。這意味著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吸納大量的工作人員,向社會招聘大量的求職者,這也就為社會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種綜合效益更是當今社會所急需的,解決一部分人員的求職難題、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保障民生的正常運行,其意義之深遠可明已!
發展旅游業的綜合效益落足在環境與產業的協調發展上。習總書記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證明了環境與經濟產業發展本身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卻日益加深著環境與經濟的矛盾。旅游業成為緩解矛盾,理順關系的一劑良方。開發旅游資源并對資源進行原生態的保護,再借此吸引城市生活的群體來此感受自然風光。即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又激勵了各地的環境保護工作,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雕。所以,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促進環境與產業的協調發展勢在必行。
發展旅游業的綜合效益落足在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上。一只蝴蝶扇動翅膀可以引起全球氣候的改變,可見細節的變化對整體的作用極為重要。我國的經濟產業形勢豐富多樣,旅游業只是第三產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這一個小的進步,卻能引發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這是因為,旅游業作為一種無污染的第三產業,用服務質量取勝,而服務又是我國產業轉型的一個明確方向,這意味著旅游業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同時旅游業又可以帶動餐飲、交通等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整體產業又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綜上所述,發展旅游業是提升產業水平的最優之選!
由就業到生態再到產業,旅游業的精彩效益毋庸置疑。也正是因此,發展旅游業,創造豐富多彩的綜合效益是當今國家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國的旅游業的道路漫長而曲折,唯有以堅定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毅力才能創造旅游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