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持續多年的職業資格“考證熱”,最近遭潑“冰水”。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要求取消房地產經紀人、注冊稅務師等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到明年將基本完成取消職業資格許可事項的工作。所有準入類職業資格均需法律依據,而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則由政府部門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具體認定工作逐步移交給行業協會、學會承擔。
【標準表述】
[“考證熱”原因]
一是外因,即行業準入有限制。評職稱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區“居轉戶”的加分項也需要某些證,這些因素都迫使人們加入考證大軍。
二是內因,即年輕人出于增加自己職業競爭力的美好初衷,“奔證”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缺乏多元化的發展機會,教學內容陳舊乏味,學生在校期間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從實實在在的“證”上才能獲得一絲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個證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職場競爭力。
[問題]
職業資格制度,在保證從業人員水平、提升行業管理規范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但“證”之所以被詬病,原因在于一個“熱”字。
一是設證“過熱”,各種職業資格證名目繁多,內容交叉而冗雜,不規范、不必要的項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過熱”,將通過考試取得相關證書看作一種達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進行業水平提升,反而阻礙了人才的自由發展。
三是內因“過熱”,盲目依賴“本本”來證明自己,卻依然不具備從業的能力要求,這也折射出人才培養和評價方面的缺失。
[祛“考證熱”的意義]
中央要求有步驟地取消職業資格許可事項,有助于使得職業資格認定更科學化,也從實質上解除了一些行業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門檻,最終有助于促進人才的流動。給職業資格證做“減法”,對形成行業內健康有序的競爭機制有積極意義。
[對策措施]
一是主動驅除行政化趨勢,讓依法行政真正回歸。職業資格許可行政化趨勢在政府“這一只看得見的手”操縱之下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要不斷縮減行政審批事項,確定“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基本的行政準則,確保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實處。
二是用制度管住資格證,凈化資格證認證領域的風氣。政府逐步放開認定工作,就需要積極引導、培養和規范行業協會、學會的發展,使其能樹立權威性,有能力長期承擔起這一職能;建立健全資格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職責,創造一個資格證和職業能力相關聯的健康行業秩序。
三是各教育單位也需要積極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讓學生能夠不依賴各種證,而是靠自己在學校接受到的思維訓練、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長來增加步入社會的勇氣。
四是營造公平的競爭秩序,激活勞務市場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資格的評價交給用人單位、服務對象來評判,讓市場“這一只無形之手”來決定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