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志》于8月中旬發表的一篇全球民眾對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的調查報告顯示,手機與人類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親密關系”,彰顯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但是,隨之而來的種種問題也日益凸顯。不良信息大行其道,使得手機成為低俗信息傳播和經濟詐騙的媒介。沉溺于網絡社交的人們逐漸喪失了現實社交的習慣和能力。由此可見,規范信息傳遞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所以,規范信息傳遞勢在必行。
人民群眾對不良信息的警惕性不高,加之目前我國對此尚無完善的法律法規,而且監測手段相對落后,給了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相關部門在執行國家政策時存在缺位、錯位、越位等問題,致使好的政策得不到好的貫徹;另一方面,政府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嚴格,監督手段不完善致使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相應懲罰,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面對當下信息傳遞領域所凸顯出來的諸多問題,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
完善法律法規。明確發布低俗信息,經濟詐騙等行為的處罰辦法,完善法律框架,讓相關部門、執行機關做到有法可依,給心存僥幸的投機分子敲響警鐘。
健全監督機制。負有監管職責的各公權力部門需加大審查力度,完善監督手段,切實將相關政策法規落到實處,保障公眾信息傳遞能夠健康、有序地進行。
提高思想意識。大力加強網絡文明教育,提高公眾素質,促進良好交流氛圍的養成和保持。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公眾的網絡自我防范意識,切實保障自身的利益。
加強科技創新。信息時代的監管需要信息時代的科技支持,應借鑒他國經驗,引進相關技術,大力培養高尖端技術人才,探索更加有效的監測手段。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隨著各種信息傳遞行為的逐步規范,人民思想意識的逐步提高,必定能讓信息網絡成為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大眾的傳播媒介,成為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支柱。
簡評:
這是一篇申論范文,值得肯定的是:體現了應題目要求,依托材料展開行文,體現了反映信息傳遞方面的問題,分析了原因,著重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對策,行文思路清晰,突出了文章的策論性,所作闡述總體有理。還應注意之處主要體現在:
第一,提高準確理解能力,在確保準確理解了材料所討論的主題的前提下動筆寫作。材料所圍繞手機生活而展開的,提心理手機普及之后,手機生活領域內的利弊,著重就如何如何合理利用手機進行探討。題目也明確要求圍繞“手機生活”這一主題展開行文。但是,題目未能體現主題,提總論點也未能圍繞手機生活展開,顯然欠合理,應作出修改。以體現題目圍繞主題選擇明確切入點命題,統領全文的作用。同時,總論點應和文章標題相吻合。
第二,應更充分地結合材料素材反映現狀,分析問題,提對策。如:結合題目說法反映手機交流代替了直接溝通,也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問題進行補充。并進一步反映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做得不夠的問題。不但體現出自模擬行政立場針對問題思考對策,還應從生活的角度促進手機發揮積極作用,避免問題發生。如:考慮要規范手機網絡文化,在建成的經營性網站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網上搜索、巡查、用戶舉報等多種方式,強化對手機網絡環境的監管,體現所提對策的具體、可操作性。所以,還應加強閱讀理解訓練,重視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提高文章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