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15年12月2日,健康數據發布會在京召開,通過3.3億用戶的健康資訊閱讀行為進行分析,解讀了公眾的健康關注。國家衛生計生委在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的僅為9.48%。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公民個人的健康素養實在較低。
【標準表述】
我國公民的健康素養水平較低,反映在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普遍存在較大缺失,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普遍做得遠遠不夠,維護健康的基本技能普遍欠缺。就拿安全用藥來說,不少老百姓不遵醫囑、不按說明書、盲目用藥等誤區普遍存在。中國科協也曾對27個省區市城鄉居民安全用藥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7%的受訪者曾有自我藥療的經歷、69%看不懂藥品說明書、36%表示在自我藥療時出現過失誤。這都是健康素養欠缺的顯現。
健康素養于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響我們每個個體健康與否,雖然有遺傳因素、自然和社會環境因素,但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卻是每個個體的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生活方式與行為、維護健康的基本技能。
從社會、國家角度看,健康素養能否提高,涉及到全民身體素質能否增強。而全民身體素質的增強,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世界很多國家都將健康素養,作為衡量民眾健康狀況、衛生事業發展狀況,乃至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我們必須喊響健康素養的概念。
【具體措施】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增加自身的醫學知識儲備。了解基本的健康常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要有計劃的堅持體檢。把疾病控制在苗頭之內,從而確保健康的長時間存續。
第三,要保證擁有良好的心態。堅強的毅力和樂觀的心態,總能讓我們克服種種苦難,無論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只有我們從內心里戰勝病魔,我們的疾病才會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