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但總體來看,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還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優、農民增收緩慢、縣鄉財政困難、人才資金缺乏、縣級政府調控乏力等矛盾和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縣域經濟就難以快速發展,勢必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縮小與地方發展差距的戰略舉措。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要積極推行“擴權強縣”,減少行政環節,提高縣域經濟競爭力,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管理功能,進一步擴大縣級管理權限。首先,在擴權政策出臺前,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論證,以保證擴權政策的前瞻性、可行性、合理性、協調性。兼顧上級市與擴權縣的利益,協調好中心城市擴張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其次,改革應從“強縣”擴權向“弱縣”擴權推進。通過先“擴權”然后實現“強縣”的政策效果。再次,應注意加強對擴權縣的監督和制約。在縣級行政權力擴大的同時,要創新監管方式,采取措施對其權力運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防止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和權力濫用,使縣域經濟在良性發展軌道上大步前行。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要加大財政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各市級財政局要加大爭項引資力度,積極籌集資金,整合現有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資金,采取貼息、補助等形式重點投向培育特色經濟、壯大龍頭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要把加快城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從城鄉發展的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市、在城鎮。因此,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提升人氣,提增財氣.提高品位,做強城鎮經濟。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堅持軟件硬抓,硬件精抓,優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和重組,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
縣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流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h域經濟是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對整個未來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解放思想觀念.改變政府服務機制,完善市場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努力實現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跨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