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來,不少國家紛紛實施“人與生物圈計劃”,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同一個答案。為什么人類在享受自己獲得和創造的財富時,會不時受到大自然種種懲罰?因為人類在土壤侵蝕、沙漠化、濫伐森林、越來越多的物種滅絕、環境污染等所導致的生態系統退化中,逐步意識到自身還沒有真正揭開人與生物圈之間的秘密。
這段話中“秘密”一詞具體指的是:
A.人類為什么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B.生態系統為什么會退化
C.人類應怎樣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同時來獲得發展
D.人類搞經濟建設怎樣才能適應環境
2.自20世紀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經濟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經濟活動的不斷拓展,人們在使用資本這一概念時對它產生了不同理解:一種是繼續把“資本”作為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階級屬性概念,用來研究資本主義的運動;一種是把資本作為商品經濟學中的一個自然屬性概念,即單純的經濟概念,用來研究“貨幣生出更多的貨幣”這一客觀經濟規律。后者又被稱為現代資本概念。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20世紀的“資本”這一概念是指:
A.不斷拓展的政治經濟學概念 B.階級屬性概念讓位于單純的經濟概念
C.世界范圍內的現代資本概念 D.階級屬性概念與自然屬性概念
3.在著名的優質麥產區山東省兗州市,國際糧商與改制后的基層糧管所合作,利用其收儲網絡大量收購小麥、玉米等糧源,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收儲網絡。在不斷復制這種模式的同時,在國內企業已經進駐的地方,國際糧商開設面粉加工企業,利用掌握的優質糧源以及低價策略擠壓國內企業生存空間。
下列選項中,最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
A.合作實現雙贏 B.國際糧商滲透中國糧區
C.擠壓并購悄然展開 D.深遠的意圖
4.隨著經濟與社會的高速發展,信息化與網絡化已經成為我國從政府到民間的共同努力目標;使用網絡也已成為全民共同參與的日常行為。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將青少年上網視為洪水猛獸?難道是大多數孩子都沒有自控力而導致上網過度?我國CNNIC調查(2007年)證實,網絡使用人口最高的是占66.3%的20~35歲成年人,18歲以下青少年僅占17.2%。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的是:
A.重視青少年上網的原因 B.“青少年上網=問題”的悖論
C.網絡使用人口結構 D.青少年對信息化與網絡化的重要性
5.紅色旅游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創新方式。紅色旅游,紅色是內涵、資源、特色、品牌。旅游是實質,即紅色旅游在實質上是一項旅游活動,而不能將其直接等同于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
這段短文主要告訴我們:
A.紅色旅游能夠把旅游事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結合起來
B.紅色旅游具有很強的政治功能,但首要的還是其旅游的功能特征
C.紅色旅游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
D.紅色旅游具有很強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
1.【答案】C。解析:“人類……逐步意識到自身還沒有真正揭開人與生物圈之間的秘密”是回答“為什么人類在享受自己獲得和創造的財富時,會不時受到大自然種種懲罰”這個問題的,這個“秘密”涉及兩個方面,即人要獲得發展,同時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由此可知,只有C項符合要求。
2.【答案】D。解析:文段主要介紹了20世紀以來人們對“資本”這一概念的兩種理解:一種是階級屬性概念,一種是自然屬性概念。由此可見,20世紀的“資本”概念應該涵蓋這兩個方面,D項當選。
3.【答案】B。解析:A項材料沒有提到“合作”與“雙贏”的內容,而是提到了“擠壓”,排除A。B項“滲透”包含有占領和取代的意思,與“擠壓”十分相近,形象地涵蓋了文段的要點,適合做文段的標題。C項文段提到了“擠壓”,但沒有提到“并購”。D項“深遠的意圖”所指不明確。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使用網絡已成為全民參與的日常行為,然后用兩個反問句強調了不應將青少年上網視為洪水猛獸,大多數青少年上網并不會導致上網過度,最后進一步用數據證明網絡使用人口中青少年只占少數。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在批駁對青少年上網反應過度的論調。本題選B。
5.【答案】B。解析:文段圍繞“紅色旅游”的性質展開,末句為主旨句,即紅色旅游實質上是一項旅游活動,不能將其直接等同于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選項中強調紅色旅游“旅游”特征的只有B。故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