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一個網絡約租車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跨城拼車預約訂單已經超過58萬,數量還在激增。對于火車票難搶,飛機票太貴,拼車回家雖然不是最優選擇,但方便、便宜,應該會受到歡迎。交通運輸部的表態,體現了對社會關切的回應,對社會力量參與春運分流的肯定,是管理理念、服務手段的與時俱進。
【標準表述】
從上網發帖邀拼車、求拼車,到在公益平臺上共享拼車信息,拼車滿足了不少人的出行需求。不過,由于對司機個人品質、駕駛技術、車輛狀況等方面的顧慮,以及明確相關責權的法律法規的空缺,不少人對于拼車回家的方式,仍抱持觀望、懷疑態度。
交通運輸部在關于網絡約租車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就明確了“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拼車、順風車可以存在。地方層面,北京市交通委2014年發布了《關于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規定市民簽協議拼車,將不會被認定為非法運營車輛,同時可以合理分攤費用。這些都是拼車取得“合法身份”的一個標志。
春運期間,拼車有很大一部分是跨城市、跨省份的。遠距離、長時間的駕駛,讓拼車面臨的各種“老問題”,更加凸顯。保障好拼車雙方的合法權益,主管部門有必要盡快拿出具體、可行的管理方案,明確執法底線,為非盈利性質的拼車出行提供準確的規范參照。
【具體措施】
第一,對于這些平臺提供的拼車服務,應該規范和約束打車軟件運營商,在司機資質審核、準入門檻設定、車輛安全性能、交通保險保障等方面,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第二,應對不斷變化的春運形勢,相關部門需結合“互聯網+交通”的發展情況,在創新管理模式、提供有針對性服務、完善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實現新的突破。鼓勵拼車出行開了個好頭,期待有進一步的法規、意見來保障政策善意的落地。
第三,只有明確司乘雙方的權責,才能打通拼車之路的“堵點”,使之能夠更有效率地公眾出行,減輕交通壓力。而這,恰恰是群眾期盼和交通部門工作的交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