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1日在京發布。調查顯示,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這一數字雖比上年增長0.38本,但與日韓等國相比,差距依然不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國人讀書少?又有什么因素影響著國人的閱讀呢?
此次調查從去年9月啟動,覆蓋我國29個省份,調查對象為全年齡人口。據統計,2013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連續七年穩步提升;人均閱讀電子書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紙質圖書、電子書的閱讀量略有提升。
同時,報刊和期刊的閱讀量依然保持下降趨勢。統計結果顯示,2013年,人均報紙閱讀量較2012年的77.2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閱讀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調查結果還顯示,有超五成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工作忙”成為成年人“不讀書”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的家庭藏書量平均為34.51本。其中城鎮居民家庭平均藏書量為47.08本,顯著高于農村居民的19.93本。
除了城鄉居民藏書量差距較大之外,居住地距離最近購書點的距離方面,城鄉也存在較大差距。據統計,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居住地距最近購書點的平均距離為3.48公里,其中城鎮的平均距離為2.11公里,農村的平均距離為4.96公里。根據調查,農村居民對讀書活動或讀書節的期望程度高于城鎮居民。
問題:結合材料和社會實際,談談如何解決國人閱讀量少的問題?
【解析】
1.加大公共圖書館法規建設力度。以法律的形式對公共圖書館運行發展所涉及的問題予以調整規范,從制度層面保障公共圖書館履行職能。
2.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各級圖書館應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信息化數據庫,充分發揮文獻資源的特色和網絡優勢,擴大館藏資源。
3.加速人才引進及培養。改革圖書館內部管理體制,努力造就一支技術熟練的圖書館專業隊伍。
4.加強統籌規劃,構建完善的圖書館網絡體系。加強各級圖書館服務網點建設,形成覆蓋城鄉、統一協調的公共圖書館設施網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