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材料:
材料一:1935年3月8日,曾有“中國的嘉寶”之稱的阮玲玉服毒自殺,引發軒然大波。她遺言中的那句“人言可畏”,為藝人所承受的壓力做了最坦白的注解。
前天,曾獲選為2014宅男女神的臺灣藝人楊又穎(Cindy),被媒體曝出于周二(4月21日)在家中吸入過量氦氣自殺。在遺書里,楊又穎難掩委屈,稱自己受到網絡暴力惡意攻擊,不堪其擾。包括王力宏、范瑋琪在內的許多藝人為其感到惋惜的同時,也于日前發文呼吁反對網絡欺辱,“拒絕網絡霸凌”成為微博熱門話題。
材料二:四川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本屬一場交通糾紛引發的沖突,由警方依法處理即可。但在網民的集體圍觀和道德評判下,事件發展可謂一波三折。被打女司機盧某的身份證、車輛、家庭等大量隱私信息被網友公開,導致網絡輿論迅速反轉。
2013年12月,廣東陸豐一家服裝店主蔡某懷疑顧客偷衣服,將監控視頻截圖發在微博,人肉搜索視頻中的女孩,導致其學校、家庭住址被曝光。由于不堪來自朋友和網民的謾罵,女孩跳河自殺身亡。
長期以來,人肉搜索與網絡暴力如影隨形,不僅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精神傷害,也極大影響了網絡輿論生態健康發展。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巍認為,對人肉搜索的治理要與個人信息保護相結合,建議正在制定中的民法典將人格權法獨立成編,強調個人信息權是一種新型人格權,強化個人信息保護責任。
根據以上材料,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觀點明確,立意自選,題目自擬。字數在800字左右。
【參考范文】
堅守底線 拒絕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不是個新鮮詞,但隨著微博客等即時性、互動性更強的新技術的應用,近年來它有愈演愈烈之勢。從謾罵、挑釁,到抹黑、惡搞,再到人肉、約架,甚至一些人因為不堪網絡上語言的惡意攻擊而自殺。網絡暴力阻礙了一個能思考的理性社會的孕育和成長,逾越了道德的邊界甚至法律的底線。
互聯網已經成長為社會重要的互動平臺,質疑是公民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精神,但是在“理性、尊重、有邊界、有底線”的網絡守則下,網名更應該從自身做起,拒絕網絡暴力,不要讓網絡暴力傷害這個平臺和這種精神。
堅持道德感和責任感,恪守道德底線。曾經的“高跟鞋虐貓事件”主人公因虐貓的行為引起網民公憤,在網絡追緝令的強大攻勢下,她丟掉了工作,付出了代價。最初,人們還為網絡時代輿論力量的強大欣喜不已。但是近幾年,網上追緝令越來越頻繁,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私密,如臺灣模特楊又穎因不堪網絡上的謾罵而結束了自己年僅24歲的生命。網民的道德審判、惡搞侮辱謾罵給當事者心理造成極大創傷,侵犯了當事者的隱私權與名譽權,給其生活造成相當大的不便。網絡刺激著人們的視聽,牽引著人們的思維,影響著人們的認識,具有極強的、特殊的導向作用,因此,更應當心存良知,恪守道德,擔當責任,守住底線。作為網民,我們更應該堅持正確的道德感和責任感,事不目見耳聞不臆斷其有無,謠言止于智者,我們不能抱著娛樂大眾的心理轉發一些惡搞的信息。
堅持理性和正義感,堅守法律底線。很多人習慣于將網絡世界稱為“虛擬世界”,認為人們在虛擬世界的活動很難產生什么實際的社會影響,正是在這種認知下,很多人在網上肆無忌憚地造謠傳謠,謾罵攻擊,甚至發表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言論,從而使網絡生態大大惡化。從網友謾罵準備自殺的小伙懦弱,最終因煽風點火導致小伙死亡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其實網絡社會已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存在,人們在網絡社會中的行為真實地影響著人們的利益、名譽和社會地位,也真實地影響著社會秩序、經濟生活。網絡絕非世外桃源,也要遵守相應的社會法則。
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每一位網民都需要自覺增加網絡發言的理性,學會冷靜分析,獨立思考,不獵奇、不追星,讓網絡負面消息無處棲身,讓不良信息推手無從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