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申論熱點中央一號文件全文解讀
來源:易賢網 閱讀:926 次 日期:2016-07-06 10:51:51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6年申論熱點中央一號文件全文解讀”,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三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特別是以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政策、新舉措,對做好今年“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主要內容包括: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指導。

1、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2、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3、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

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保障國家種業安全。深入推進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機制。實施現代種業建設工程和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

4、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

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到2020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5、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到2020年農獸藥殘留限量指標基本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實行嚴格的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施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創建優質農產品和食品品牌。

6、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7、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8、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

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落實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工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9、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

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進一步改善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務。

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發展林權抵押貸款。創設農產品期貨品種,開展農產品期權試點。支持涉農企業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加大債券市場服務“三農”力度。

10、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健全非經營性資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機制。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所需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五大關鍵詞解讀:

“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寫入標題

回顧近6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2011年至2013年的主題分別是水利、農業科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而從2014年至今,則連續三年將“農業現代化”寫入文件標題。

專家認為,“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入題”含義深遠。當前,我國農業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迫切需要通過落實新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從根本上提升競爭力,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糧棉油、果菜魚等大宗農產品總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加劇,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競爭力弱等問題日益凸顯。

對此文件提出,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業是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的行業,我國現代農業的基礎不牢,水利等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在物質技術裝備、基礎設施方面著力,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次寫進中央一號文件

與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相一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今年首次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專家指出,盡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文件中僅出現一次,但15000字的文件內容通篇體現出農業供給側改革思路。

在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方面,文件提出,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是聚焦數量問題,主要是結構和效益問題?!鞭r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認為,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矛盾問題也十分突出。玉米出現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擴大,優質飼草供應不足,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變化。

為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部已經決定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糧食生產,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及西南石漠化區等“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出的耕地將根據市場需求和農牧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地發展青貯玉米、飼草、雜糧雜豆等作物。

文件還提出,樹立大食物觀,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記者了解到,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將繼續推進,越來越多的馬鈴薯饅頭、馬鈴薯面條等產品將端上人民群眾餐桌。

以“綠色發展”保護資源修復生態

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資源環境代價,出現耕地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等問題,資源與環境的緊箍咒越繃越緊。

對此文件提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綠色發展本是農業的天然功能,但目前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與綠色發展相悖,需要及時糾正?!敝袊r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認為,要加快改變農業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狀況,放棄“高投入、高產出”的掠奪經營方式,大力發展循環農業,采用休耕、輪作、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修復農業生態環境。

文件還提出,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這意味著“舌尖上的安全”或將與領導干部的“官帽”緊密聯系在一起,督促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食品安全問題上。

補齊“短板”吹響決勝小康沖鋒號

“短板”一說,源于管理學中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子。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今后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村成為最需要補齊的那塊短板。

隨著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發展勢頭良好。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重建設輕管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難以適應當下農民需求,重硬件輕軟件;農村環境存在臟、亂、差現象,重眼前輕規劃;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嚴重,推進市民化過程中重“面子”輕“里子”。特別是農村仍存在大量貧困人口,亟待脫貧致富。

對此文件提出,把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重點放在農村,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蔣和平認為,今年一號文件在強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強調不斷提高農村學前教育、鄉村教師隊伍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今后美麗鄉村和農民幸福家園建設必將駛入快車道。

“產業融合”支撐農民增收

“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9.5%,2015年農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增幅連續第6年高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然而,農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隨著農產品價格下行和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雙碰頭”,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

對此文件提出,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在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促進‘接二(產)連三(產)’是一個重要方向。”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

與此同時,農村第三產業發展也被寄予厚望。我國休閑農業近年來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2015年休閑農業吸引游客11億人次,受益農民達3300萬人。

對此,文件提出,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歷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

2016年: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

2015年: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4年: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2年: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2011年: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0年: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09年:關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年: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7年: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6年: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4年: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