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位女士雙腿跪地、脖子卡在路邊交通防護欄后沒有掙扎跡象的視頻引起網友關注。據目擊者介紹,女子懷有身孕,事發時無人陪伴。目前,陜西榆林市米脂縣警方確認孕婦當場死亡,已排除他殺,具體死因需尸檢后進一步確定。
申論熱點模擬題及詳細解析模擬題
類似的“護欄殺人”事件也并非首次出現,2010年與2013年,南京、北京就曾發生過類似悲劇。作為城市街道上普遍存在的公共設施,屢屢與命案“相連”,就不應該回避公眾的追問。
[綜合分析]
城市發展要注重品質與細節,實現精細管理,這早非陌生的話語。而看似不起眼的街道護欄的間隙寬度,其實同樣關系到一個城市公共設施的安全度與品質。
護欄是一種常見的公共設施。在城市中,護欄的功用主要在于在住宅、公路、商業區等公共場合對人身安全及設備設施進行保護與防護。但護欄致人死命事件即使偶爾發生,也在警示我們,對于護欄的功能性認識應該具有更敏感和更強烈的危險管控意識,否則以保護人身安全為使命的護欄,轉瞬之間就可能成為殺人于無形的兇器。
講到城市公共管理的安全性與人性化,很多人都覺得過于宏大,但其實所謂的安全感和人性化,都體現在細節當中。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下,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路面的無常坍塌、井蓋缺失、公共廁所難尋,但也可能遇到一個在不經意間“吞噬”生命的護欄。這些細節或許看似都無足輕重,也往往被忽視,然而一旦“出事”,卻可能帶來無可逆轉的代價。不可否認,當前從城市發展的硬件上看,我們的城市水平或許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不少發達國家,但正如有人指出的,我們卻可能依然是止步于外在的豪華與解決“有無”的問題,距離“精而細”則仍有相當的距離?!白o欄殺人”的悲劇,顯然又為此提供了新的注腳。
公共場所人性化與精細化的細節,總會在不經意間帶給人以舒適與便利,更重要的是,它總能盡量減少極端的惡性事件的發生,而這恰恰是對人們安全感的最好保障。在某種程度上,護欄間隙寬度不啻為對城市“精細管理”水平的一次丈量,它不應該再次被“熟視無睹”。而悲劇所引發的“反思”,也應該舉一反三,延伸到對城市精細管理的觸動與行動中去。
[對策措施]
公共設施都應該具備最高級的安全系數與人文品質。盡管也許我們無法苛求所有公共設施都達到100%的安全,但作為市民我們卻有權要求所有公共設施都要經得起“意外”或者“小概率事件”的考驗。與此相對應,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對公共設施的哪怕“小概率風險”也要保持足夠的敏感和警醒,以戒慎恐懼之心護佑市民公共安全于萬無一失。
更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則是制度性的改進。經此事故,公路護欄的設計制造國家規范,不應再繼續空白下去,而應盡速在考量現實的基礎上盡速出臺。讓護欄的安全性能得到制度性加持,為公共安全構建一道堅固防線,使市民免于受到各種“不測”或“小概率事故”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