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部分世界金融大事件
來源:易賢網 閱讀:7319 次 日期:2012-01-15 17:16:21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1年部分世界金融大事件”,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1.穩健貨幣政策取得明顯成效

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交替使用數量和價格型工具以及宏觀審慎政策工具,6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共計3個百分點,3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加強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增長平穩回調,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金融機構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在多項調控措施的綜合作用下,貨幣信貸增長進一步向常態回歸,保持了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在管理通脹預期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經濟增速放緩、物價上漲壓力減緩的背景下,1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中國金融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來,中國金融業逐步履行對外開放的承諾,堅持改革開放,金融業總資產大幅增長,資本實力、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不斷提高,金融機構已從單一走向多元,形成多種形式并存、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多樣化體系。從2001年底到2006年底,中國銀行(2.98,0.00,0.00%)業開始按照承諾,積極主動地實施各項自主開放措施,穩步實施對外開放;從2006年底以后至今,過渡期結束,中國銀行業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客戶限制和其他非審慎性限制,在承諾基礎上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人民幣業務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十年來,中國證券業在行業規模、產業結構布局、治理方法和監管制度等方面基本具備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現代金融行業形態。證券公司在定向增資、上市融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增加公積金和風險準備金等政策支持下,不斷充實資本,完善資本補充機制,加速行業整合和外延式發展。按照承諾,中國保險業于2003年底放開了對外資保險公司的所有業務限制,實現了全面對外開放,成為我國金融系統開放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行業。目前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

3.社會融資規模成為宏觀監測的重要指標之一

2011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首次對外公布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將除貸款外的其他融資,即金融機構表外融資業務如銀行承兌匯票、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以及直接融資都納入統計范疇。較長時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重點監測和分析的指標是M2和新增人民幣貸款。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金融與經濟關系發生較大變化。金融市場和產品不斷創新,金融結構多元發展,證券、保險類機構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加大,對實體經濟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的金融變量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與信貸,也包括信托、債券、股票等其他金融資產。因此,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新的中間指標,即社會融資規模來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的關系。

4.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均衡發展

2011年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五部委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發生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的境外國家和地區也擴大到148個。同時,旨在解決人民幣回流問題的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和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也進展順利。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的銀行和企業可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允許境外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以人民幣來華投資,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正式出臺。201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各地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結算逾108億元,自試點以來累計結算243億元;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自試點以來累計結算金額超過608億元。8月3日,中國銀行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正式推出人民幣現鈔業務,成為首家在非洲推出現鈔業務的商業銀行,這項全新的人民幣業務可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和支持。

5.銀行業新監管標準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2011年5月3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明確了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標準,并根據不同機構情況設置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初步形成了我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政策框架。為了督促沒有達到監管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降低杠桿化程度,提高穩健經營水平,并控制銀行體系的杠桿化程度和系統性風險,5月20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杠桿率監管的基本原則、杠桿率的計算方法和監督管理等,并按照中國銀監會關于監管新標準統一規劃實施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對于杠桿率低于最低監管要求的商業銀行,該辦法明確了中國銀監會可以采取的糾正措施。

6.金融部門多措并舉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2011年,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融資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金融部門多措并舉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增強。中國人民銀行按照2010年6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引導督促金融機構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合理增長。6月7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通過差別化的監管和激勵政策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大對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10月11日,中國銀行出臺了十項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10月1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10月24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11月4日,國內首批兩只區域集優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廣東佛山、山東濰坊區域集優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成功發行,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7.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力度加大

2011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加大了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力度,截至11月末,共獲取各類案件線索245件,立案調查82起,其中內幕交易案件占據多數。同期監管部門還做出了50項行政處罰決定書和7項市場禁入決定書,罰沒金額總計3.35億元。2011年前11個月,中國證監會共獲取各類案件線索245件。針對以上所有線索,中國證監會都做了仔細的核實和調查。并在核實基礎上立案調查案件82起,其中內幕交易39起,市場操縱9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10起;啟動非正式調查105起,其中內幕交易63起,市場操縱10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14起。從查處案件類型看,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內幕交易、市場操縱和信息披露違規方面,上述三類案件占比77%,其中內幕交易占比最高,超過50%。隨著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的逐步完善,中國證監會配合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刑事追責力度。近年來,中國證監會不斷加大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力度,查處了“綠大地(11.46,-0.42,-3.54%)”、“天山紡織(7.96,-0.44,-5.24%)”、李旭利涉嫌“老鼠倉”等一系列影響廣泛的大案要案,許多涉案人員受到應有的司法處理。

8.第三方支付正式進入監管時代

2011年5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首批企業名單,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得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8月31日,又有13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并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第三方支付公司通過與銀行的商業合作,以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為基礎,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戶的個性化支付結算與增值服務。為規范國內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中央銀行規定第三方支付企業必須獲得支付牌照后才能進行商業運營,否則自2011年9月1日起將被禁止繼續從事支付業務。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務系統檢測認證管理規定》,要求非金融機構在申請《支付業務許可證》前6個月內應對其業務系統進行檢測認證。

9.地方債從中央代理走向自行發債

2011年10月20日,財政部網站發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辦法》的通知。經國務院批準,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自行發債是指試點省(市)在國務院批準的發債規模限額內,自行組織發行本省(市)政府債券的發債機制。11月15日,上海市財政局招標發行總額為71億元人民幣的上海市地方政府債。11月18日,廣東省第一期、第二期地方政府債正式招標,兩期債券的發行規模為69億元。11月21日,浙江省成功招標發行67億元政府債券。11月28日,深圳市發行總額為22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至此,滬粵浙深四地試點自行發債全部完成,這也標志著2011年2000億元地方債發行收官。

10.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提速

2011年9月23日,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預示著新一輪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開始啟動。該征求意見稿根據分類監管的理念,對不同的保險公司規定了差別化的車險產品開發機制。車險費率逐步市場化對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控制、后方運營、精算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消費者來說,市場化的推行將使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權。但由于車險費率涉及的層面較多,數據和操作都十分復雜,所以具體的實施時間目前仍沒有定論。10月10日,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2011年部分世界金融大事件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