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2016年法學院專業介紹
來源:西南財經大學 閱讀:1318 次 日期:2016-06-20 14:38:07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西南財經大學2016年法學院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法學院

咨詢電話:(028)87092382

法學是西南財經大學“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是四川省一級重點學科。法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法學院先后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四川省面向基層卓越法律教育培養基地。在2015年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定中,我校法學一級學科在法學類專業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名列第16位。

法學院現有法學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和法律經濟學博士點。博士學位授權點招收法學理論、經濟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金融法學(全國金融法學類唯一博士點)、訴訟法學和法律經濟學7個專業方向博士研究生;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刑事法學、國際法學、法律經濟學、法學理論、訴訟法學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M)等8個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

法學院擁有國內唯一的金融法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法研究中心和全國首家運用法學、信息工程學和統計學等多學科交叉應用研究的四川省高?!胺ㄖ瘟炕c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擁有經濟法、民法、刑法、國際經濟法、商法、企業領導的法律思維等多門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法學綜合實驗中心為四川省高等學校法學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法學院堅持“人才興院”的發展戰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法學學科目前擁有法學教師70人,其中95%以上教師擁有正高和副高職稱,50余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2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20名。同時學院還聘請了50多名國內外知名法學專家擔任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法學院秉承“博學、厚德、重法”的院訓,堅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法學和財經學科復合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優良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文底蘊,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良好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法學

培養目標:法學專業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首批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以本校經濟學、管理學等優勢學科為依托,注重加強法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培養具有優良政治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深厚人文底蘊和綜合修養,扎實法學理論基礎,良好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法治的需要,適應我國依法治國的目標,適應經濟、法律全球化趨勢要求,具備學習能力、概括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忠誠法律、維護正義、剛正不阿、清廉執法等修養的高素質法律人才。

培養要求:為實現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知識為基、能力為重、創新為魂”的培養理念。本專業學生在學習結束時,應基本具備以下知識、技能和特質:

(一)知識和理解

本專業學習結束時,學生應全面掌握以下重要課程的專業知識: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法、知識產權法、中國法制史。

選修課程包括:婚姻法與繼承法、法律經濟學、財稅法、證據法、保險法、金融法、外國法制史、合同法、企業法與公司法、刑事偵查與法醫學、競爭法、法律社會學、法律英語、侵權責任法及其他社會科學課程等一系列專業課程。

(二)專業技能

本專業學習結束時,學生應達到所授予學位規定的水平,較熟練掌握法律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方法,具有較強專業能力,應能夠: 

1.理解并掌握法學領域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

2.了解我國和相關國際法律、法學理論前沿,把握法律實踐的發展動態;

3.掌握并能批判地運用法學專業術語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能對社會現象進行恰當的專業判斷;

4.在對法學理論及法律現象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批判性地評論各種觀點及證據,對法律和社會問題能進行初步研究;

5.適當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

6.較熟練閱讀并理解外語專業文獻。

(三)認知能力及非專業技能

包括溝通與交流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并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創新精神,在學位課程結束時,學生應能夠明確地展示出以下能力:

1.良好的倫理道德理性判斷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認知能力;

2.對辯論和論證進行批判性評估的能力;

3.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

4.對多種數據資源特別是電子數據資源和相關文獻進行查找、摘錄、分析 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5.檢索參考資料的能力;

6.使用信息與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的能力,比如電子表格、文字處理、聯機數據庫運用等;

7.良好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批判性地評論各種觀 點及證據的能力、對法律和社會問題進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8.有一定的人文社會關懷情操。

專業特色:本專業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四川省重點建設的法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以本校財經學科的優勢為依托,注重加強法學與財經學科的交叉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注重并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法庭、庭審研討、法律診所等多種教學方式,其中我院首創的“庭審研討教學法”形成了全國性影響。此外,法學院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銀行、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建立有幾十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社會實踐機會,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

核心課程:法理學、憲法學、刑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環境與資源法、金融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婚姻法與繼承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稅法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畢業生去向:在國內攻讀碩士學位;赴美國、英國等國外高校繼續深造;在公檢法、律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和全球500強企業工作,學生就業率多年穩定在95%以上。

法學(法學—會計雙學位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有堅定的法治信念,既掌握法學各學科堅實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又具有較強會計專業基礎、并與法學教育國際化接軌的有特色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為實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知識為基、能力為重、創新為魂”的培養理念,本專業學生應基本具備以下知識、技能和特質:

(一)知識和理解

本專業學習結束時,學生應全面掌握以下重要課程的專業知識: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法、知識產權法、中國法制史。

修讀雙學位的學生除上述課程外,還應掌握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法務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成本會計學等專業知識。  

(二)專業技能

本專業學習結束時,學生應達到所授予學位規定的水平,較熟練掌握法律和會計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方法,具有較強專業能力,應能夠: 

1.理解并掌握法學和會計學科領域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

2.了解我國和相關國際法律、法學理論、會計理論前沿,把握法律和會計實踐的發展動態;

3.掌握并能批判地運用專業術語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批判性地評論各種觀點及證據,對法律和社會問題能進行初步研究;

4.適當的法律和會計實務操作能力;

5.較熟練閱讀并理解外語專業文獻。

(三)認知能力及非專業技能

包括溝通與交流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并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創新精神。在學位課程結束時,學生應能夠明確地展示出以下能力:

1.良好的倫理道德理性判斷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認知能力;

2.對辯論和論證進行批判性評估的能力;

3.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

4.對多種數據資源特別是電子數據資源和相關文獻進行查找、摘錄、分析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5.檢索參考資料的能力;

6.使用信息與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的能力,比如電子表格、文字處理、聯機數據庫運用等;

7.較高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批判性地評論各種觀點及證據的能力、對法律、會計和社會問題進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8.有一定的人文社會關懷情操。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在本校法學原有培養模式基礎上,為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對法學—會計復合型人才的需要而開設的實驗性專業。注重法學基本理論與會計法專業技術培養,強調會計操作與法律實踐雙向培養。

核心課程:法學專業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刑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環境與資源法、金融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婚姻法與繼承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稅法等。

會計專業主要課程: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會計學原理、管理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法務會計、財務報表的識別與分析、內部控制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去向:在國內攻讀碩士學位;赴美國、英國等國外高校繼續深造;在政法系統(公安、檢察、法院、司法)、政府與事業單位、企業、金融證券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領域從事法律、會計和財務管理等相關工作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