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對于民族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而言至關重要。改革發展的洪流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騰飛,累累碩果無疑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前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欣喜之余我們也應注意到,發展成果并未完全惠及廣大群眾,分配不均、貧富懸殊已然成了當前社會一大急癥,無法回避,若不能及時根治,勢必造成人心不穩、社會動蕩。因此,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構建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收入分配格局是關鍵。
積極完善初次分配機制是均衡收入分配的基本前提。初次分配機制是根據勞動、資本、技術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然而當下中國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過度懸殊的行業收入差距將機制的硬傷暴露無遺。因此,初次分配在注重效率的基礎上應關注如何才能公平。一方面,需要大力促進就業機會公平,通過大力扶持服務業及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平臺,并加強對招聘過程的引導和監管,盡量避免就業歧視及招聘不公現象的出現;另一方面,要著力促進中低收入行業工資合理增長,真正實現“勞有所得”。
加快健全再次分配調節機制是均衡收入分配的重要保證。再次分配是縮小貧富差距、均衡分配的有效舉措,通過國家這一有形的手,發揮稅收、社會保障等機制的調節作用來追求公平。如何才能讓再次分配機制發揮效力,首先要集中更多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教育、醫療、扶貧開發等方面的財政投入,逐步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其次需完善稅收的調節機制,健全對于高收入群體的個稅征收標準,細化相關財產征稅規則,從而讓社會逐步回歸橄欖形的健康分配結構。
回首來處,我們有知難而上的開拓進取,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奮勇邁進;展望前程,我們也要有靜水深流的長遠構建,從富起來強起來向共同富裕扎實前行。在歷史前行的車輪中牢牢抓住民生關懷這一歷史命脈,著力推進制度改革,定能開創和諧社會新格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再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