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當前,如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已成為社會焦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指出:“官商之間淡如水,要相敬如賓,不要勾肩搭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
2015年3月26日,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分論壇“政商關系新生態: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上,與會嘉賓認為:經濟新常態下,亟需構建政商關系“新生態”。政商關系應透明如水,權力要在陽光下運行。
【標準表述】
[當前政商關系的特征]
一、勾肩搭背型
很多官商結合變異為赤裸裸的權錢交易。官員假借商人之手完成權力的變現,而商人則利用官員的權力謀求不正當利益。
“打招呼”:在一些諸如工程招標、政府采購、資源出讓的經濟領域,找到政府部門的關鍵人物打招呼,已經成為一些商人拿項目的不二法門。
“亂審批”:一些部門的干部手上掌握著重要項目審批權力,利用這些權力為自己的商場“小伙伴”違規審批,導致公權力淪為個人謀利工具。
“充當保護傘”:一些負有監管責任的干部,面對違法犯罪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通風報信、暗通款曲,充當不法商人甚至涉黑勢力的保護傘。
二、咫尺天涯型
在反腐高壓成常態的背景下,“不敢腐”漸成氣候,然而,另一個極端卻出現:為了避免負責任、受牽連,一些官員對企業家避而不見,企業的正常訴求難以滿足,官商形成咫尺天涯的狀態。
一些官員開始懶政怠政,不干活、不接電話、不批文件、對企業家避之不見,恨不得和企業一點關系都沒有。見了企業家滿臉笑容、客客氣氣、但面對企業的正常訴求,搞軟拒絕。
[畸形政商關系產生的原因]
畸形政商關系的存在,從根本上來說有兩個因素:
一是政府的權力過大,對資源的壟斷多。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和壯大,就不可能不跟政府及其官員打交道,因為政府決定了企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企業要得到資源,取決于企業和資源掌控者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必然要跟政府官員緊密結合成一種“非匿名”的政商關系。
其二,是政府對GDP增長的重視。在很多地方,私營經濟的發展對GDP的貢獻不言而喻,而GDP又關乎官員的政績與前程,于是,為了表明對私營經濟發展的重視,地方在招商引資等方面,不但出臺許多土地、稅收優惠,甚至承諾給企業家一些超經濟待遇,包括政治身份等。這些超經濟待遇,成為一些不良企業家的為惡“資本”。
[負面影響]
在一種畸形惡劣的政商生態里,政商聯盟雖然對特定的企業有利,但對整個企業界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成長卻構成了非常嚴重的障礙,因為它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如果這種現象蔓延開來,必然會極大地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而權力過度干預經濟運行、市場管理,勢必扭曲公權力的本質屬性;資本和金錢一旦綁架權力,更會令百姓喪失對政府的基本信任。
[措施]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要最大限度地簡政放權,督導企業合法經營,鼓勵企業自主經營,真正為企業松綁,為其健康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營造寬松的空間。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逐步有效地精簡項目審批,科學合理有效地放開項目的開發和經營。同時,引導、督導和指導企業科學決策,合法經營,自主經營,有效經營。
第二,要不斷健全完善“權力清單”與“負面清單”制度。通過“權力清單”對各級政府行政權力行使的邊界、程序、規矩做規定;以“負面清單”劃定企業經營邊界,最終真正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作用。
第三,建構一套公開透明的權力運行機制。用制度來消除“沒有原則的政治”和“沒有道德的商業”,回歸政治和商業的本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通過嚴格執法,在市場上形成一套嚴密的行業規則規范,使企業在市場中可以依據游戲規則參與市場競爭。同時,通過企業、政府與市場三方相互合作與制約來進一步完善監管監督機制,形成真正自由和高效率的市場。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用法治思維構建新型政商關系
構建政商關系“新生態”關鍵在政府放權
反腐讓正常的政商關系成為可能
政商“相敬如賓”需“陽光敬規”
讓官商既“相敬如賓”又“相忘于江湖”
[開頭示例]
1.官商“相敬如賓”而又“相忘于江湖”,是我們始終追求的官商關系。為官者能夠搞好服務,讓合法商人加快發展步伐;商人悉心經營,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提供物質保證,兩者做到相互扶持,“相敬如賓”。同時,官員不濫用手中的權力經商,商人也不把手中的金錢當作從政的砝碼,兩者“相忘于江湖”。
2.“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官和商,自古以來似乎就難分難舍,亦是從未割斷過的亙古綿延。官員從政履職與商人打交道,本也無可厚非,可是一旦勾肩搭背、底線失守,就會陷入貪腐泥沼而“回頭太難”!其實,“相敬如賓”方能讓政商關系“淡如水”。
[結尾示例]
1.在當前全力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下,和諧有力的政商關系的構建變得尤其重要。反腐對于規范官員腐敗只能是一種鞭笞,要真正根治腐敗的措施在于治心。政商關系新形態的構建也是如此,只有充分把握好和諧、適度、公開三原則,才能保證政商之間實現互利共贏的同時,也為人民群眾謀得福祉。
2.以往常說“不患寡,患不均”,是指資源少,害怕分配不均衡。而現在社會更多的訴求是“不患寡,患不公”,不怕資源少,而怕不公開、不公平。可見,要形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政商關系新常態,只有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制定權力的清單,權力才不再“任性”,企業才不會“患不公”,腐敗才不會“反復”,讓政府回歸本位,讓市場回歸市場。
3.相敬如賓,行動是敬,敬的背后是規,只有打造起了官與商的陽光規矩,才能讓“賓”的形象樹立起來,才能讓“敬”的關系建立起來。我們期盼“相敬如賓”的政商關系,這是新時代應有的政商關系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