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6月19日,河南汝州市與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的第二個“農村淘寶”項目落戶汝州,旨在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服務農民,創新農業,有效解決農村“買和賣”的問題,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把需要的商品買進來,把農產品賣出去,為農民朋友們產銷供需提供便利。
7月,有網友發帖投訴稱,河南汝州市臨汝鎮多所學校下發通知,要求“事業單位和教師人員必須在29號一天在淘寶網上消費500元,校長消費2000元,以支持汝州市新型創業模式。隨后,汝州市互聯網+電子商務管理辦公室30日回應稱,經多方核實,此事件是由于汝州市臨汝鎮兩所學校工作人員對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向教師們發放了網傳的強制性通知,臨汝鎮人民政府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立即對此進行了糾正,明確在“村淘”上購物完全自愿。
【深度解析】
[意義]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發展村淘對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擴大內需有積極促進作用。從“買進來”的角度,村淘可以讓農民買到價格更實惠、質量更好、品類更豐富的商品,讓農民購買物資降低成本;從“賣出去”的角度,村淘可以讓農民把農產品賣得輕松,并吸引優秀人才回來創業。
換句話講,淘寶的意義就是解決兩件事情,第一,利用互聯網打通到鄉村的物流和信息通道,讓農民在家中零成本就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生活便利;第二,創造更多的農村創業、就業機會,充分利用農村當地的媒體和各種宣傳手段營造回家創業的濃厚氛圍,搭建創業舞臺,提供創業扶植,讓更多年輕人返鄉扎根農村,從而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農村民生問題。
[綜合分析]
汝州市當地政府“牽手”淘寶,將“農村淘寶”落地,堪稱是“村淘”的典型代表。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和社會良性需求下,出現個別基層學校“強迫”教師在“村淘”上購物的行為,不僅損害教育公信、損害教育權益,對于“淘寶”和“阿里巴巴們”也是一種侵害,如果將“強迫”延伸到市場交易環節,哪里還有公平和誠信可言?因此,當地政府的迅速回應并指出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客觀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問題的真正原因并不僅僅是學校工作人員對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的原因。
一方面,基層學校教育投入不足。個別農村鄉鎮學校,在“完成任務”后可能獲得的收益或會變成“強迫”購物的動力,究其原因與基層教育投資投入長期欠缺有關。我國近年來教育投入不斷增加,但仍存在教育發展和投入不均衡問題,城市高于鄉村,一些基層鄉村基礎教育設施薄弱、教職園工待遇低等現象長期存在。這些存在于地方政府和基層政府層面的“不足”,會導致一些基層鄉村學校管理者產生逐利思維。
另一方面,“村淘”這一新生事物,在壯大和發展過程中仍相對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到位的監管體系。譬如說,為了迅速發展市場,提供的激勵機制比較多,但“懲戒機制”相對少;“獎勵的多”、“懲罰的少”;對于基層“站”、“點”和“村淘”末端人員,“提要求”的多,培訓培養卻查對不足等。這無形中造成了“村淘”經營和銷售上的“盲點”,最終可能在某一個具體地方和某一環節上出現“問題”。
[參考對策]
對此專家認為:
一是建立兩通道,解決農村基礎建設問題。第一個通道是物流通道。表面上看,很多沿海的鄉鎮已經實現村村通物流,但這個物流實際上是現象物流,而不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物流。所謂互聯網物流,應該是實時的、有速度的,點與點之間能夠迅速到達的。與現象物流相比,互聯網物流最大的優勢在于互聯網產生的集聚效應,而這個效應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因此,“村淘”的解決辦法是,在縣里和村里分別建立一個倉庫,通過倉庫來承擔由縣到村的物流。第二個通道是信息通道?;ヂ摼W不被使用就沒有價值,信息必須顯性化。因此,光為村里裝寬帶是遠遠不夠的。
二是“松土壤,建平臺”,吸引人才回歸,這也是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中最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希望,“村淘”合伙人可以把農村淘寶當成一份事業來做,合伙人們能夠運用自己的思考和創造力,真正服務好老百姓。同時阿里巴巴希望,政府能夠為年輕人搭建好平臺,歡迎年輕人回到農村,并且告訴他們農村的機會來了。
三是建立生態服務中心,為農村打造生活和服務的綜合體。村淘點是融合涵蓋生活各個方面的生態服務中心。包括小微金融、特色中國館、淘寶大學、阿里巴巴產業帶、阿里旅行等等,解決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抱團服務老百姓。所謂生態,就是在服務站里一站式解決各種剛需,例如一個老奶奶想去上??床。梢栽诖逄苑照纠镉喥?、掛號、訂房,只要拿上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去上海。
四是要創造公平和諧的交易環境?!按逄浴睙o論如何經營和發展,都不應以“綁架”或“套住”基層教師為方式。市場要充分發育發展,離不開一個公平和諧的交易環境,如果不能從小和微處培養培育這一意識,“村淘”是難以做大的。在當地“村淘”領域出現個別學?!皬娭啤苯處熧徫铮瑢嶋H上仍是教育領域問題的延續,某種意義上就和教育領域高發的“亂收費”一樣,有著“舊積弊”的影子。應當引起地方政府對基層教育、基層學校的重視。
五是做好“農村淘寶”的宣傳及建設工作,對“村淘”的市場體系、市場監管體系等方面進行完善,以避免再次發生“歪嘴和尚”念“村淘”的歪經現象。讓村民的產品更便捷的上網,讓廣大消費者更方便獲得安全、綠色的農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