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近日,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發起了一項方言調查“響應”(響應,響字的繁體就是鄉音兩個字)計劃,計劃用5到10年的時間,對湖南53個調查地的方言進行搜集研究,用聲像方式保存方言資料,進行數據庫整理后捐給湖南省博物館。
【深度解析】
[各方觀點]
支持觀點:方言還是一種情感與身份的維系
“方言與我們的生活方式、過去的記憶有關,它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去認識父輩的生活足跡,了解自己的家族與家鄉的記憶,讓人有根的感覺?!蹦虾缴鐣W副教授張杰說,在全球化和強調個體的今天,原先人與人之間的緊密感、親密感在慢慢消失,而方言能加強人們對地域共同體的認知?!氨确秸f,兩個老鄉也許從來不認識,但只要互相說起家鄉話,親切感就油然而生,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反對觀點:從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來看,推廣方言不合時宜
世界上語言的消亡與存在,應該順其自然。從整個文化經濟的發展來說,語言總數不斷減少是一種社會進步。有的語言短期內不會消亡的,應該給予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去發展它,“方言喪失雖然是一種損失,但人類歷史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地折損中前進,只要‘得大于失’,就無可厚非?!?/P>
其他觀點:保護方言與推廣普通話并行不悖
中國傳媒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逄增玉就認為,語言功用重在公私之分,公眾場合應該大力推廣普通話,這對增強文化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有著重要意義,而方言是鄉邦、社區的“粘合劑”,對于凝聚社區的精氣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說,“每個統一的民族都會在全國推廣統一的語言,從春秋時期、唐宋時期到明清時期、民國時期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推廣普通話始終是國策?!?/P>
[參考對策]
對此專家認為:
第一,方言保護意識應成為各級政府的文化責任。
將方言保護納入行政決策范疇,多一些行政擔當和引領。
第二,出臺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具體行動。
比如上海市將在全市幼兒園開展上海鄉土文化教育,加深兒童對上海方言的感知,糾正對方言駕馭能力的每況愈下。
第三,最好的方言課是生活。
在不影響社會交際的情況下,社會、公眾應多營造方言氛圍,讓孩子們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