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7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更好守護困難群眾生命健康。會議決定,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對參保大病患者需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保障,今年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今后還要逐步提高,有效減輕大病患者就醫負擔。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因病致貧”是一個大家所熟知的詞匯,現實生活中,每個因病致貧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如果說,病痛僅僅是一個人的痛;那么因治病所帶來的金錢負擔、精神壓力則帶來了一個家庭的痛;諸多因病致貧家庭的出現,因無錢而不能治療悲劇的產生則導致了整個社會的痛。
因病致貧多是指重、大、慢性疾病,諸如癌癥、白血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這些病的治療動輒需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醫療費用,這樣的數字,對于社會中每個普通家庭來說,數字顯得過于龐大了。而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癌癥、心腦血管等各類重、大、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攀升。雖然現代醫療技術水平日新月異,各種特效藥不斷問世,不治之癥日漸減少,但是,相對于高昂的治療費用,微薄的收入水平,讓一些本應能夠治愈獲救的患者,與健康、與生命失之交臂。
[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全民醫保體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特別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人民群眾對大病醫療費用負擔重反映仍較強烈。
大病保險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保障水平的重要標志。在我國,所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具體而言,就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給予報銷的一項制度性安排,是基本醫療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展這項工作,是減輕人民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推動醫保、醫療、醫藥互聯互動,并促進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質量的有效途徑;是進一步體現互助共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
[意義]
建立大病醫保制度,是對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一個完善,但仍然處于“基本”的層次。兒童得個白血病,家中壯年得個尿毒癥,常常使全家人陷入絕望,使全社會產生“痛感”。長期以來,我們把愛心募捐作為解決方案,實際上不能解決根本?;踞t療保障不保障大病,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制度缺陷?,F在讓醫療保及大病,實乃制度的自我完善。
實現大病醫保全覆蓋,實際上就是落實“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更加合理地安排財政支出。有人會說,發展是中國要務,政府應當把錢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但大病醫保是人民所急、中國社會所急。發展無非是要讓民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花錢辦大病醫保,理應在預算支出方向上占具優先順序。
[原因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醫保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兩處讓人詬病的地方:
一是即便入了醫保,比如城鄉居民保險,抑或是城鎮職工保險,在報銷比例上總是不能讓患者完全滿意,當醫藥費的上漲速度超越GDP與人均收入增速,患者及家庭負擔的部分也不斷呈現上漲趨勢。
二是我國醫保制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只保小病,許多真正需要花大價錢的大病,并沒有列入醫保目錄,以至于“大病致貧”成為了部分國人生活中難掩的痛楚。一名家庭成員生一場大病,一個家庭的兩三代人甚至都要過上苦日子。家庭條件好的,倒能湊合過日子,家庭條件一般的,可能會為此背負上巨額債務。
[參考對策]
對此專家認為:
推進大病保障,要從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使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對參保大病患者需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保障,有效減輕大病患者就醫負擔。
推進大病保障,要按照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要求,原則上由政府招標選定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保費實行單獨核算,確保資金安全和償付能力。
推進大病保障,要與醫療救助等緊密銜接,對經大病保險支付后自付費用仍有困難的患者,由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給予幫助,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防范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出現,顯著提升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公平性。
推進大病保障,建設多層次、一攬子的疾病預防體系是基礎,醫藥控費是關鍵。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偏遠、貧困山區的困難群體,他們缺乏基本、有效的用藥指導,難以得到及時、準確的診療,小病拖成大病的情況仍不少見。而同時,醫保目錄外用藥增加了困難群體走進醫院的經濟負擔、心理負擔。嚴控目錄外用藥比例,是為困難群體家庭減負的關鍵。
推進大病保險,還須根除政策執行不到位的現象?;鶎哟嬖诰戎聞辗彪s、人手不夠的實際情況,但也有一些救助部門工作作風不實、為民解意識不強。國家政策很多,百姓如何了解,具體怎樣對接,應廣而告知、簡化流程,讓符合救助條件的群眾盡早、盡簡受益。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讓大病保險守住社會保障底線
2.大病醫?!采w還要真公平
3.大病醫保城鄉全覆蓋,給公眾“穩穩的幸?!?/P>
[開頭示例]
1.“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句流傳多年的民間諺語,也許很快就要成為歷史。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今后還要逐步提高。到2017年,要建立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
2.近年來,隨著社會保障政策的發展,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已有較大提升。但因大病而出現的致貧返貧現象,仍然存在。在這個背景下,國務院發出完成大病醫保全覆蓋,無疑是事關民生政策擴容的又一利好消息。
[結尾示例]
1.民生問題無小事。大病保險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面鋪開,都是政府重視民生工作的體現。而大病保險仍然需要不斷完善,只有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公眾的幸福指數,“病有所醫”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
2.總之,大病保障是衡量一國民眾醫療保障水平的重要標準。用總理的話說,抓緊和完善大病保險制度,是社會托底和醫改的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大病保險要想成為每個人的保障和福祉,必須從保障水平、風險管控、營運成本、服務質量上下工夫,使之成為完善國家治理機制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