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據報道,在山東聊城市嘉明經濟開發區第一實驗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開設了書法、英語、朗讀、國學課,唯獨少了數學課。校長告訴記者,學校于2013年起嘗試取消一二年級的數學課程,至今已有24個班取消了數學課。
對于該校的做法,有人認為是噱頭。因為該校在二年級時,開設有數學活動課和數學展示課,雖然校長稱之為“玩數學”,但網友覺得這其實還是“數學課”,只是教學方式不同而已。還有人認為,這樣的改革價值不大,到了三年級不還是要上數學?
【標準表述】
[辯證分析]
支持觀點:不可否認一二年級的學生里,有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并且具有同齡孩子所不具備的邏輯推理和演繹能力的,但總體來講,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共性特征還是明顯的,那就是記憶力好,邏輯性差。同樣的數學題,6歲的孩子可能要一天才能弄明白,而8歲的孩子也許不到一個小時就掌握了。
反對觀點:小學是打基礎階段,一二年級開設數學課,是國家課程計劃的統一要求,取消數學課既違反規定,又背離教學規律,誤人子弟。
[綜合分析]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事實上,一二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確實存在死記硬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這種不知其所以然會讓學生在沒完沒了的“難題”陪伴下,把學習當成是一種痛苦和負擔,漸漸失去對事物探究的興趣和創造力。嘉明一小因材施教,把學生從“痛苦”中解放出來,比以犧牲孩子天性為代價讓他們不能為而為之更有意義。
早在1999年,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就取消了一年級數學必修課,只上數學活動課,直到二年級才上數學必修課。幾年后,上海市愛國學校也將一年級的數學課全部取消?!皩嶒灐钡慕Y果是,試點班的學生小學畢業時,數學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在英國、西班牙一些歐美國家,小學生到三四年級才開始逐步接觸正規的數學課,他們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
[參考對策]
一方面,并非完全取消,而是轉換形式。無論取消還是保留,最終考量的還是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找到更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我們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生動,更有趣,孩子們更樂于接受。實際上,這些取消了數學必修課的學校,并不是不讓學生學習數學,而是把必修課改成了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課和數學展示課,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數學的奧妙,逐漸培養興趣。
另一方面,改革不能一刀切,取得家長支持共同參與。一些學校在推進改革時,由于只有某個校領導的一腔熱情,導致家長反對改革,或者校領導一換,改革就不再繼續。要讓改革長期推進,形成學校的自身特色,就要改變由個別領導主導改革的模式,形成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