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2015年1月2日,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一日雜品倉庫發生火災,共造成5名消防戰士犧牲,多名消防戰士及保安人員受傷。2015年1月3日,哈爾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爾濱”發布消息,公布“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727號庫房火災基本情況”。通報全文共585個字,其中,“領導高度重視”的內容占去258個字,所占篇幅將近一半。連日來,輿論對這種展示領導重視和介紹災難情況篇幅的不對等提出了強烈質疑。
【點評】
翻開近些年來出現的災難性事故報道,在官方通報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領導高度重視”的內容,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等都要在里面通過一定形式“露臉”。似乎“領導重視”已經被人們認為是災難性報道的“標配”。這種說法雖然源于官方與民間話語體系不同,但是其背后也反映了官方在現代治理中觀念更新不夠、回應民眾關切把握不準的問題。
一般來說,這種災難性官方通報多為三段式:第一段,簡要點出何時發生何事;第二段,事故發生后,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如何重視;第三段,在“領導高度重視”下,如何查明事實、處置事故,事件發展情況如何。絕大多數的官方通報,均按照這一格式進行撰寫和發布。然而,這種突出“領導重視”的通報,卻忽略了公眾的感受和知情需要。
為什么官方通報總是忽視民眾感受,把“領導高度重視”擺在最顯要位置?其主要原因在于官方話語體系有其特殊性所在:一是“官念”尚存,“觀念”未變,對于官員還是要吹捧一番,恭維一番;二是擔心若官方通報“不見官”,則責任“不見人”。這種說法一方面突出了領導重視的意識;另一方面又凸顯出官方一定的責任意識。具備這些要素,通報自然四平八穩。
當然對于這種篇幅過多或刻意突出“領導重視”的通報,群眾多少有些反感和“不買賬”。其實,凸顯“領導重視”的報道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在報道中多將民眾關切作為著力點;多對民間輿論走向進行分析和應對;多將民眾最為關心的內容清晰明了。這樣一篇被群眾“點贊”的通報就不會被“領導高度重視”所稀釋。
易賢網事業單位小編友情提醒:備考事業單位各科目考試務必循序漸進,切勿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