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1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城鎮公用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體系。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啟動大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實施老城區和舊管網改造。
同年5月,第二屆廣州綠色出行論壇呼吁推動慢行交通系統與公共自行車系統發展主題活動在中山大學舉行。論壇發布了《廣州市中心城區自行車出行調研報告》,該報告指出,廣州自行車出行比例較低,56%的受訪者以公共交通為主要出行方式。
【標準表述】
步行交通是所有接駁交通方式中的末端方式,自行車是僅次于步行交通的能夠解決好軌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接駁方式,主要滿足居住區內使用者的短距離出行。做好城市公共交通與慢行交通的接駁,不僅有利于居民舒適便捷的實現換乘,而且能夠提升城市整體交通效率、優化城市出行結構。
目前居住區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的銜接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有:
1.慢行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
2.慢行交通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選擇。
3.慢行交通滿足發展綠色交通的要求。
【具體措施】
1.強化規劃調控。
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3.加強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
4.加大政府投入。
5.拓寬投資渠道。
6.保障公交路權優先。
7.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監管責任,切實加強安全監管。
8.對居民環保的出行觀念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