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6月2日,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下,由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的凈化網絡語言主題座談會召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中,“屌絲”“逗比”位列前二位。如何凈化網絡語言,構建網絡空間的“綠水青山”,成為熱議的話題。
【綜合分析】
網絡語言低俗的背后是我國網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偏向于感性的表現。網絡語言低俗是當下時代文化趣味粗俗和淺薄的直接反映。在低趣味的文化環境中,網友難免樂于效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網絡低俗語言不只表現為語言的低俗和低級,更在于其積聚了相當的暴力行為。在一定意義上,網絡語言暴力比語言低俗更值得關注。
【具體措施】
其一,應倡導青少年加強自律,自覺使用規范用語。建議網絡社會組織制定網絡語言使用規范,倡導社會各界在網上正確表達,吸收“給力”“正能量”等向上向善的網絡語言,卸載“屌絲”等低俗詞匯。
其二,提升公認的文化認知及共同的文化操守。尊重言論表達的自由,并不意味著可以肆意放縱;包容每個人的話語權,并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唯有公認的文化認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運行規則、嚴格的約束機制,才能讓低俗淡出,讓文明回歸。
其三,凈化網絡語言是一個社會系統過程。它涉及三個層面:首先要提高每個信息發布者的素質,提升每個人的文明程度;其次要加強網絡平臺管理,對低俗詞進行屏蔽,對使用低俗詞的網民進行處罰;最后要提高受眾文化水平,引導他們抵制低俗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