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這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之外,加入了“綠色化”,“四化”變“五化”。
【綜合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宜居、安全,要求天藍、水清、地綠,要求食品安全,要求生態安全。現代工業化手段可以建設地下城市,也可以在極小的自然空間建設立體城市;城市化水平可以很高,物質財富積累可以很多,信息匯集傳播可以很快,吃的東西可以熱值很足。但這顯然不是小康社會的全部,甚至不是小康社會所追求的。
顯然,綠色化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于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與現實意義。不僅如此,綠色化對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引領和檢測價值。
【具體措施】
第一,產業要綠色化。目前,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在進行較大調整,環境標準更為嚴格,許多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在“梯度轉移”的口號下,搬到中西部地區。這樣必然造成污染轉移。中西部地區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不能簡單接受東部的產業轉移,而應該是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整體轉移,是轉型升級的產業轉移。只有這樣,才能將綠色化融入工業化、城鎮化。
第二,綠色化必須要尊重和順應自然。工業化、城鎮化要與環境容量相適應,農業現代化也需要與自然相和諧。過量抽取地下水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會使得農業生態系統難以維系,并非綠色農業。
第三,綠色化需要消費的綠色轉型。如果社會選擇高碳消費、奢華浪費,就不可能綠色。我們需要認識到綠色生活是高品質的、健康的。當然,考核機制也需要納入綠色化指標,使政府、企業認知并執行綠色標準,將綠色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