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造型、結構不同,物體之間相互區別的關鍵在于質感不同。那什么是質感呢?從定義上講,是指不同物體所固有的色澤、硬度、紋理等物理屬性。通俗來講,我們看到的盤子是光滑的,而陶瓷是粗糙的;布匹是軟的,而木頭是硬的;玻璃是透明的,而金屬是非透明的……等等,都是因質感不同而給人的感知不同。從分類上講,展現自然屬性的稱為天然質感,比如水、樹、山等;而展現人為屬性的稱為人工質感,比如塑料、玻璃、磚頭等。
由于質感的不同和多樣,就給繪畫增加了難度,因為如果處理不好不同事物的質感,就會把所有的物體不加區分,產生千篇一律的感覺,體現不出不同物體的獨特美感,而色彩畫與素描畫在質感上表現是有較大差別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在不同的繪畫手段中,表現質感的方法也不同。拿油畫來講,比較追求逼真的效果,主要是以不同的筆觸以及畫刀刮磨等技巧來表現。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幅油畫作品《父親》(圖一,羅中立,1980年)把父親飽經滄桑的農民形象展現在大眾面前,令人印象最深的當屬對父親面部質感的描繪,比如父親被曬得發黑、發亮的皮膚、父親那像被歲月留下的深深的皺紋以及父親那久未修葺的胡子等等,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質感的細節刻畫,就無法產生這樣一幅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再比如,在圖二的靜物素描中,有皮包、蘋果、茶杯、雞蛋等,它們的質感都是不同的,要把它們表現好,就必須掌握它們的特質,尤其是在用筆時,要注意線條與明暗的配合。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把素描的五大調子柔韌有余的展現在畫面當中,通過鉛筆的獨特表現力,進行空間、透視、形體的塑造,從而用鉛筆表現出素描所特有的質感效果。
要想把不同物體的質感表現好,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你的表現對象,這就需要創作者在平日里對身邊的事物時刻注意觀察,尤其注意細節方面的把握。用心去領悟各種不同物體的質感和表現手法的不同,色彩的質感與素描的質感,在表現方法上截然不同,但是本質是一樣的,目的也是一樣的,審美提高了,表現能力提高了,不管用什么材料都會很輕松的畫出質感。
更多信息請查看美術高考培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