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網校授課:>>>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Ⅰ.考試性質與目的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插班生考試(以下簡稱“插班生考試”)《中級財務會計》科目的考試,是普通高等學校(含離職班和各類成人高校從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應屆和往屆專科畢業生,以及通過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國民教育系列獲得大專畢業證書的人員,升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就讀的全省統考科目?!吨屑壺攧諘嫛氛n程考試的目的與要求是:準確、簡明地考核考生對中級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考核考生在理解、掌握和運用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考核考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基本能力。
Ⅱ.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2.《中級財務會計》科目考試內容為《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的部分相關內容??荚噮⒖紩合騽P主編,《中級財務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Ⅲ.試題命題的原則
作為一項選拔性考試,插班生《中級財務會計》考試試題在設計上應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合理的難度。
1.命題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目標和考核內容,考試命題應具有一定的覆蓋面且重點突出,側重考核考生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試題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識記為10%,理解35%,應用55%。
3.合理安排試題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易約占20%,較易約占30%,較難約占30%,難約占20%。
4.試卷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等(各種題型的具體樣式可參見題型示例)。根據考核的要求,適當安排各種題型數量的比例,達到考核考生對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Ⅳ.《中級財務會計》的考核內容和要求
《中級財務會計學》的考核內容為有關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核算的方法、內容,即企業大量發生的經常性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以及同種業務可采用的多種核算的方法。本課程的考核,要求學生詳細了解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核算方法,掌握六大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熟練運用《企業會計準則2006》進行會計處理的方法。
第一章總論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基本假設、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財務會計報告和財務會計規范體系等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財務會計的含義及特征
(二)財務會計的基本目標、基本假設
(三)財務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四)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
(五)財務報告要素及財務會計規范體系
三、考核要求
(一)財務會計概述
1.識記
(1)企業財務會計的含義
2.理解
(1)財務會計的特征
(二)財務會計基本理論
1.識記
(1)我國財務會計的目標
(2)會計假設和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
(3)八項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4)六大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條件、分類和列報
(5)五項會計計量屬性
(6)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2.理解與運用
(1)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八項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內涵及其運用
(3)六大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分類和列報
(4)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
(三)財務會計規范體系
1.識記
(1)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第二章貨幣資金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的基本理論及會計核算方法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庫存現金
(二)銀行存款
(三)其他貨幣資金
三、考核要求
(一)庫存現金
1.識記
(1)庫存現金的性質
(2)庫存現金核算的范圍
2.理解
(1)現金管理的有關內容
(2)現金內部控制的有關內容
(3)備用金的性質
3.運用
(1)庫存現金收入、支出的賬務處理
(2)備用金的賬務處理
(3)庫存現金溢缺的賬務處理
(二)銀行存款
1.識記
(1)銀行存款的概念
(2)銀行結算方式的種類及含義
2.理解
(1)八種銀行結算方式的程序及有關規定
(2)銀行存款賬戶開設及管理的有關規定
3.運用
(1)銀行存款收入的賬務處理
(2)銀行存款支出的賬務處理
(3)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方法
(三)其他貨幣資金
1.識記
(1)其他貨幣資金的概念
(2)其他貨幣資金的內容
2.理解
(1)其他貨幣資金的性質
3.運用
(1)外埠存款的核算
(2)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3)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的核算
(4)存出投資款的核算
第三章存貨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存貨的基本理論;存貨入賬價值的構成;存貨發出的各種計價方法;存貨期末計提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存貨采用實際成本核算的賬務處理;計劃成本法下存貨取得、發出的核算;周轉材料的會計處理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存貨的概念及分類
(二)取得存貨的計量
(三)發出存貨的計量
(四)期末存貨的計量
(五)存貨清查
三、考核要求
(一)存貨概述
1.識記
(1)存貨的概念
(2)存貨的特征
(3)存貨的分類
2.理解
(1)存貨確認的條件
(二)取得存貨的計量
1.識記
(1)存貨入賬價值的構成內容及計算
2.運用
(1)外購存貨的核算
(2)委托加工存貨的核算
(3)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核算
(4)接受捐贈存貨的核算
(三)發出存貨的計量
1.理解
(1)成本流動的假設
(2)實際成本法核算下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3)周轉材料的范圍及攤銷的方法
(4)計劃成本的含義
(5)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設置
(6)計劃成本法核算的作用
2.運用
(1)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計算
(2)實際成本法核算下發出存貨的會計處理
(3)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的賬務處理
(4)存貨估價方法的計算,包括毛利率法、零售價法
(四)期末存貨的計量
1.識記
(1)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含義
2.理解
(1)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2)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3)存貨減值的判斷
3.運用
(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五)存貨的清查
1.理解
(1)存貨清查的意義
(2)存貨清查的方法
2.運用
(1)存貨盤盈的會計處理
(2)存貨盤虧的會計處理
第四章金融資產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金融資產的基本理論;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持有收益的確認、期末計價、處置的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利息收入的確認、減值、重分類及處置的會計處理;貸款和應收款項的內容及會計處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持有收益的確認、期末計量、處置的會計處理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金融資產及其分類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
(三)貸款和應收款項的核算
(四)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
(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
三、考核要求
(一)金融資產及其分類
1.識記
(1)金融資產的概念
(2)金融資產的分類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
1.識記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概念及特點
(2)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方法
2.理解
(1)交易性金融資產確認
(2)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收益的確認
(3)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計價
3.運用
(1)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賬務處理
(2)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收益的賬務處理
(3)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的賬務處理
(4)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三)貸款和應收款項
1.識記
(1)應收賬款的定義和范圍
(2)應收票據的定義、范圍和分類
(3)預付賬款的定義和范圍、其他應收款的定義和內容
2.理解
(1)應收賬款的確認與計價、銷售商業折扣與現金折扣
(2)應收票據的確認和計價、帶息票據到期日、到期值的確定
(3)應收債權的出售和融資核算的原則
3.運用
(1)應收賬款現金折扣的賬務處理
(2)應收票據的賬務處理
(3)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的賬務處理
(4)以應收債權為質押取得借款、應收債權出售的賬務處理
(四)持有至到期投資
1.識記
(1)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概念及特點
(2)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方法
2.理解
(1)持有至到期投資溢折價及其攤銷方法
(2)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的確認
(3)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計價
3.運用
(1)持有至到期投資取得的賬務處理
(2)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及溢折價攤銷的賬務處理
(3)持有至到期投資到期收回、到期前收回的賬務處理
(4)持有至到期投資期末計提減值準備的賬務處理
(5)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的賬務處理
(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識記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概念及特點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方法
2.理解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收益的確認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末計價
3.運用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賬務處理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收益的賬務處理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計量的賬務處理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方法;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的成本法和權益法的會計處理;長期股權投資處置的核算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三)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核算
(四)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核算
注: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注:不考)。
三、考核要求
(一)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1.識記
(1)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及特點
(2)長期股權投資的范圍
2.理解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1.理解
(1)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3)非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2.運用
(1)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
(3)非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會計核算
(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1.識記
(1)成本法的概念及適用范圍
(2)成本法的核算內容
2.運用
(1)成本法下,取得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確定的核算
(2)成本法下,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和計提減值準備的核算
(3)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處置的核算。
(四)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
1.識記
(1)權益法的概念及適用范圍
(2)權益法的核算內容
2.運用
(1)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核算
(2)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核算
(3)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處置的核算。
第六章固定資產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核算;固定資產后續計量的核算;固定資產清理的核算;固定資產清查的核算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固定資產概述
(二)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三)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四)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
三、考核要求
(一)固定資產概述
1.識記
(1)固定資產的概念及特點
(2)固定資產確認的條件
(3)固定資產的分類
2.理解
(1)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具體運用
(二)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1.理解
(1)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2.運用
(1)外購固定資產的核算
(2)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核算
(3)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核算
(4)租入固定資產的核算,包括經營租入、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核算
(5)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的核算
(6)盤盈固定資產的核算
(三)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1.識記
(1)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折舊的范圍
(2)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含義、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分類
(3)固定資產減值
2.理解
(1)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意義、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損益的影響
(2)固定資產資本化的后續支出、固定資產費用化的后續支出
3.運用
(1)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
(2)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
(3)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
(4)固定資產減值測試
(四)固定資產的處置
1.識記
(1)固定資產處置的概念
(2)固定資產處置的業務內容
2.運用
(1)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第七章無形資產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無形資產初始計量的核算;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與計量、無形資產后續計量的核算;無形資產攤銷的核算;無形資產報廢和處置的核算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無形資產概述
(二)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三)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四)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五)無形資產的處置
三、考核要求
(一)無形資產概述
1.識記
(1)無形資產的概念
(2)無形資產的分類
2.理解
(1)無形資產的特征
(2)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
(二)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1.理解
(1)無形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
(2)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
(3)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與計量的原則
2.運用
(1)外購無形資產的核算
(2)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核算
(3)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支出的會計處理
(4)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會計處理
(三)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1.理解
(1)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
2.運用
(1)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
(四)無形資產的處置
1.理解
(1)無形資產處置的內容
2.運用
(1)無形資產出租、出售和轉銷的會計處理
第八章投資性房地產
(不考)
第九章資產減值
(不考)
第十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不考)
第十一章負債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的核算;應付職工薪酬的核算;一般納稅企業應交增值稅的核算;小規模納稅企業增值稅的核算;應交消費稅、應交營業稅的核算;長期借款的核算;應付債券的核算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負債概述
(二)流動負債的核算
(三)長期負債的核算
三、考核要求
(一)負債概述
1.識記
(1)負債的概念
(2)負債的確認與分類
2.理解
(1)負債的特征
(2)負債在資產負債表的列示
(二)流動負債
1.理解
(1)職工薪酬的含義及范圍
(2)職工薪酬的確認及計量
2.運用
(1)短期借款的賬務處理
(2)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的賬務處理
(3)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4)應交稅費的賬務處理
(5)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的賬務處理
(三)非流動負債
1.識記
(1)長期負債的概念及特點
(2)長期負債的內容
2.理解
(1)長期負債對企業的影響
(2)應付債券的性質與分類
3.運用
(1)長期借款的賬務處理
(2)應付債券的賬務處理
(3)長期應付款的賬務處理
第十二章或有事項
(不考)
第十三章債務重組
(不考)
第十四章所有者權益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實收資本的核算;資本公積的核算;留存收益的組成及用途;留存收益的核算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所有者權益概述
(二)投入資本的核算
(三)留存收益的核算
三、考核要求
(一)所有者權益概述
1.識記
(1)所有者權益的概念及構成
(2)所有者權益的分類
2.理解
(1)所有者權益的特點
(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
(二)投入資本
1.識記
(1)投入資本的概念與分類
(2)資本公積的概念內容
2.理解
(1)資本溢價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3)股票發行費用的處理方法
3.運用
(1)投入資本的核算
(2)資本公積的核算
(三)留存收益的核算
1.識記
(1)留存收益的概念
(2)留存收益的構成
2.理解
(1)“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
(2)彌補虧損的方式
(3)股利的種類
(4)股票分割
3.運用
(1)盈余公積的賬務處理
(2)彌補虧損的賬務處理
(3)未分配利潤的賬務處理
(4)股利分派的賬務處理
第十五章收入、費用與利潤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收入的概念、特征及分類,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的核算,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核算,利潤的形成與分配的核算。
二、考核知識點
(一)收入(注:“建造合同”不考)
(二)費用
(三)利潤
三、考核要求
(一)收入
1.識記
(1)收入的概念
(2)收入的特征
(3)收入的分類
(4)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條件
(5)勞務收入的確認條件
(6)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條件
2.理解
(1)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條件
(2)勞務收入的確認條件
(3)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條件
3.運用
(1)銷售商品收入確認的五個條件
(2)商業折扣、現金折扣、銷售折讓、銷售退回、附退貨條款銷售、預收款銷售、分期收款銷售、委托代銷、以舊換新、售后回購等銷售方式下商品銷售收入的核算
(3)不跨年度勞務收入和跨年度勞務收入的核算
(4)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等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二)費用
1.識記
(1)費用的概念及特征
(2)費用的分類
(3)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2.理解
(1)成本與費用的聯系與區別
(2)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3)生產成本、制造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和營業稅金及附加等生產費用的核算內容
(3)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核算內容
3.運用
(1)生產成本、制造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和營業稅金及附加等生產費用的核算
(2)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核算
(三)利潤
1.識記
(1)利潤的概念
(2)利潤的構成
2.理解
(1)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
(2)利潤分配的一般順序
3.運用
(1)利潤的計算
(2)利潤形成的核算
(3)利潤分配程序與利潤分配的核算
第十六章財務報告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財務報告概述、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和編制方法等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
(一)財務報告概述
(二)資產負債表
(三)利潤表
(四)現金流量表
(五)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三、考核要求
(一)財務報告概述
1.識記
(1)財務報告的概念
(2)財務報告的種類
2.理解
(1)財務報告的作用
(2)財務報告列報的基本要求
(二)資產負債表
1.識記
(1)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2)資產負債表的作用
2.理解
(1)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2)資產負債表的局限性
3.運用
(1)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三)利潤表
1.識記
(1)利潤表的概念
(2)利潤表的作用
2.理解
(1)利潤表的資產負債觀
(2)利潤表的收入費用觀
(3)利潤表的局限性
(4)利潤表的結構
3.運用
(1)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四)現金流量表
1.識記
(1)現金流量表的概念
(2)現金流量的分類
(3)現金流量表中現金的概念及范圍
2.理解
(1)現金流量表的內容
(2)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3.運用
(1)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Ⅳ.《中級財務會計》考試參考書目
向凱主編,《中級財務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