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網校授課:>>>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背景鏈接】
近年來,各地''短命建筑''頻現:遼寧沈陽綠島體育中心耗資8億元、使用壽命僅9年;海南???'千年塔''耗資3000多萬、落成不滿10年;江西南昌建成僅13年著名地標五湖大酒店……
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機構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到100年。中國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20億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建筑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質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為拆除。
【標準表述】
在城市建設指導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輕質量;對政績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開發商的商業利益。三者相結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該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這些應該引起城市當政者與規劃者的關注,讓中國城市在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也能保持百年建筑的風骨,避免再出現因給各種新規劃讓路而產生的不必要的消耗與浪費。
''建筑短命''現象違背城市發展規律,沒有文化積淀的鋼鐵水泥森林式城市,難以充分體現城市價值。一些城市采取的大拆大建的開發方式,致使許多積淀豐富人文信息的歷史街區被拆除,對一座城市的文化和歷史是毀滅性打擊,也有悖民意。
【具體措施】
一、推進城市建設規劃立法,強化法制監管,從而使城市建筑盡快走向法治化軌道。落實建筑設計的審批程序,嚴格公示制度,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科學規劃,并嚴格貫徹落實,才能避免規劃、建設的短期化行為。
二、強化監管,增強城市規劃權威性、嚴肅性、延續性和執行力,重大工程隨意拆建造成嚴重浪費,應嚴肅問責。形成民眾、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社會團體等全方位的社會監督,加強對城市建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督,克服規劃隨意化、任意化現象。
三、提高建筑規劃的透明度,讓公眾參與決策,遏制拆建的隨意性,建立公眾參與長效機制,將公眾參與規劃進行立法,要求規劃的審批應有公眾意見,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