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公務員考試重要資料《理論熱點面對面》
20、從7.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談起
——為什么要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近日,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重慶市江津區的徐云貴老人,寫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原來,老人2007年患腦溢血住院用去1.2萬元,卻拿到了1.075萬元的報銷款。2007年,全國2448個縣(區、市)里有7.3億像徐云貴一樣的農村居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86%,累計受益人次接近2億。這種合作醫療制度作為黨和政府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之一,受到了廣大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在與其他惠民利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一起,朝著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穩步推進。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
“有健康,才有將來?!苯】凳敲總€人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與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在生命的旅程中,每個人隨時都有罹患疾病的風險,這時就需要求醫看病以恢復健康。因此,醫療衛生作為服務于每個社會成員身心健康的社會事業,是當今世界各國為其國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之一。
由于社會制度、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國家為其國民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水平與覆蓋面相差很大。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一向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并將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中的一項具體內容,還把“病有所醫”列為社會建設的“五有”目標之一。這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出現的新形勢,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全體人民健康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亮點在于“人人享有”。這鮮明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精神,貫徹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歷來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做自己的理想目標,并認為這是一個在社會主義社會就要持續推進、進而在共產主義社會最終實現的價值目標。人的全面發展,不僅需要以發達的生產力、累積的社會財富為現實基礎,更需要以發展的主體——廣大人民群眾自身的健康為前提條件。作為一個人來說,如果沒有健康,就會失去一切,更談不上全面發展了。只有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捷、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人民群眾的健康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才有最穩固的基礎,人的全面發展才有最堅實的支撐。此外,社會主義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設定,確立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向覆蓋全體居民發展。這不僅有利于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受益,也有助于減少疾病流行,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陛得到充分體現。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我們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既要大力發展經濟,也要注重促進公平正義。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如果不是“人人”,而是只有一部分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一方面,這種服務往往會成為一種“特權”,而不能享受這種權利的常常又是弱勢群體,此時反而會加大社會不公;另一方面,沒有資格享受這種服務的人也會千方百計地利用其他方式來謀取這種權利,形成所謂“綠洲效應”,從而導致不公平行為的蔓延。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共濟互助,有利于社會和諧。對于個人來說,將來會患什么病、需要多少錢等相關因素是不可預知的,因而發生疾病風險的不確定性比其他經濟、社會風險更大。一旦發生大病,此時僅靠單個人自身的儲蓄積累往往是無法承受的。應對疾病風險,更應該依靠參保群體之間的橫向再分配和共濟互助。也就是說,靠大多數不生病的人,用基本上不影響自己生活的少量資金投入醫療保險項目,以幫助少數生病的人渡過難關;而不生病的人在投入資金的同時,也享有了在自己生病時獲得幫助的權利,這是一種符合大數定律的“雙贏”,有利于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社會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