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2011年11月17日,神舟八號飛船安全、準確地返回內蒙古中部預定地區,至此,我國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任務中,我國實現了首次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驗證了航天器組合體控制等多項空間站建設關鍵技術,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又一次實現了重大跨越。在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研制中,作為抓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跨越發展,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精湛的技術水平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源于研究院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創新觀念
載人航天技術是航天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交會對接是世界載人航天公認的三個關鍵技術之一。面對舉世公認的技術難題,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任務和載人航天工程發展需要,研究院整合利用載人航天領域的資源,進一步提升總體系統設計能力和服務工程總體的能力。在汲取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飛船管理精髓的基礎上,實現了載人航天器研制生產模式的初步轉型,打破了型號和系統間的界限,按專業分工形式,統籌協調跨型號綜合管理和型號研制資源,神舟飛船進入小批量生產時代,研究院抓總地位顯著增強。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只有解放思想、銳意創新,才能闖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
進入“十二五”開局之年,研究院審時度勢,緊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空間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確立了“實現從以科研為主向科研與產業并重轉型,從以航天型號為主的任務型向軍民融合發展的任務能力型轉型,從以單一產權為主向多元產權轉型,從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管理轉型,從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重轉型”的發展方針。并正在積極構建以“建成以空間飛行器業務為核心,多業務、多體制相互支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軍民融合型、產業發展型的國際一流大型宇航科研生產聯合體”的發展載體。研究院還必須構建行政管理與產權管理結合、集權與分權適度、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的組織架構。按照系統工程理念,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科研生產體系建設、產業基地建設和相應的組織機構變革調整、業務重組和資源整合。建立和完善適應多業務多體制發展需要,適應國內外競爭環境,權責明確、制度完善、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運營與管控體系。建立一套與市場競爭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加強戰略管理、產業發展能力、技術創新、國際業務、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業務和體系建設,形成持續改進、持續發展的機制。這些都為圓滿完成以載人航天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源于研究院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敢于超越
面對著交會對接任務技術要求高、采用新技術多、驗證難度大、組織實施更復雜等四個方面的難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研究院人懷揣“一切為載人,全力保成功”的堅定信念,奮勇拼搏,集智攻關,突破了以交會對接技術為代表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所有單機設備均為自主研制。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全新載人航天器,應用了大量的新設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神舟八號與以往神舟飛船相比,增加了交會對接機構,并進一步完善了飛船的設計。天宮一號、神舟八號要實現空間交會對接,并實施組合體控制與管理,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新的跨越,也是中國載人航天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研究院拓寬思路,突破了以往傳統的試驗手段,組織進行了大量的特殊試驗驗證工作,制定了500多項故障預案,并加強故障處置演練,確保了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飛行萬無一失。
在注重技術創新的同時,研究院還加快了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了以院所兩級研發中心為主體的專業化、集約化、能夠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體系及開放式合作創新平臺;梳理出了研究院在空間技術領域的樹狀核心技術,并通過技術規劃系統制定技術發展策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技術發展體系框架。
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源于研究院始終堅持弘揚精神、文化創新
一個時代會賦予一種精神新的內涵,一種精神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時代特征?!疤貏e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對航天人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中所表現出的時代精神的高度概括。
隨著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逐步展開,“四個特別”的載人航天精神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豐富和發展。交會對接任務團隊凝練形成了“榮譽和使命、探索和鉆研、嚴謹和精細、和諧和奉獻、開拓和成功”的文化理念。在工程實踐中,研制人員始終堅持以國家利益為重、以圓滿完成國家交予的任務為最高追求,用鐵肩擔當起光榮而神圣的使命;面對技術攔路虎,研制人員知難而進,在“探索和鉆研”中攻堅克難;對待質量,始終發揚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用“嚴謹和精細”確保每一件產品的“零缺陷”;在龐大的系統工程中,研制人員牢固樹立“上下一盤棋”的思想,大力協同、團結拼搏,在無私奉獻中創造價值,在一往無前的奮斗中開拓創新,兌現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錚錚誓言。這種精神既是對載人航天精神的繼承與發揚,也是空間事業走上太空新征程的力量源泉。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催生創新的事業。在中國航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研究院進一步融入時代精神、市場元素、以人為本理念和產業發展思想,形成了“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的核心價值觀,“開發空間、強國惠民、造福人類”的企業使命,“鑄造國際一流大型宇航科研生產聯合體”的企業愿景等理念,促進了全院干部職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增進文化對發展的引領力和推動力、對員工的凝聚力和規范力。
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源于研究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強院
從神舟一號到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研究院能夠取得連戰連勝的輝煌成就,關鍵在于不斷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創新型人才。
人才的年輕化,是空間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工程實施以來的十九年間,已經培養和造就了大批人才。從神舟七號研制隊伍平均年齡33.6歲到交會對接任務團隊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1歲,任務難度的變化帶來了隊伍結構的變化。目前,這支團隊80%以上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而且大多是80后的年輕人。針對隊伍新的特點,研制團隊發揚神舟團隊的優良傳統,把建設一支適應空間技術產業化發展要求的國內知名、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隊伍作為推動空間事業發展的基礎,精心實施創新型人才和創新型團隊的培育和打造工程,不斷拓展了一條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的新路子。以員工職業化為目標,按照空間事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充分發揮老專家作用的同時,不斷完善人才的選拔、評價和激勵機制,把著力點放在年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上,通過以老帶新、加強培訓、關鍵崗位鍛煉等多種方法,使一大批青年業務骨干脫穎而出,不僅為研究院星船連續發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證,而且也加速了技術精、作風硬、善攻關的高素質航天隊伍的形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未來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